2014年8月8日

再談中環HMVideal之你在購買甚麼?


上回講逛HMVideal的整體感覺,這回想集中談談逛其唱片區的體會。

有朋友比我更早已參觀HMVideal,她對於HMV把黑膠的重要性看得比CD重感到失望。在商言商,當「黑膠銷量節節上昇」、「CD銷量低處未算低」已成事實,作為買少見少的實體唱片商店之一,HMV實在沒有逆市而行的理由。雖說CD與黑膠正處於此消彼長的關係,兩種實體唱片的市場加起來仍是處於跌勢,畢竟現在已是數碼化年代,串流與下載的方便性,對新一代消費者無疑更為吸引,各式各樣小巧精緻的數碼音樂產品也不停為這個新市場煽風點火。所以如我上一篇所說,賣小型音響、藍芽喇叭雖然與「賣唱片」的關係好像不大,但從這些產品「服務音樂」的角度來看,HMV依然是在做音樂的生意。

回歸HMV作為一所實體唱片店的初衷,實體唱片賣不出,最大的問題是存貨。無論是甚麼唱片店,入貨要錢,存倉要錢,鋪租要錢,全都是硬繃繃為了滿足實體唱片消費者購物體驗所花的開支,但到底哪些唱片該入、該入多少?若是名人紅星推出新唱片,入多點當然沒有問題,但那些小眾音樂人,市場潛力如何,實在難以說得準。小店尚可以選擇做熟客生意,按客人要求訂購唱片,訂一張賣一張,令「唱片賣不出」的風險大幅減少,或者像某些連鎖店如精美唱片、節拍唱片等等,只入主流大路東西,省卻了小眾唱片客路窄的問題。但基於形象所需,HMV必須要甚麼唱片也入,做到唱片門庭若市的效果,否則樂迷早已放棄再跟隨這所唱片賣得比別人貴的龍頭大佬。

終於可以入正題,講講HMVideal的入貨。拜訪HMVideal當日,見到像The Beatles、Depeche Mode、Madonna這些經典名字,全數入貨且放在當眼位置並不出奇,Roberta Flack《Killing Me Softly》、DJ Shadow《...Entroducing》、Daft Punk《Discovery》、B.B. King & Eric Clapton《Riding with the King》也很值得展示的好唱片。但有些唱片的選擇則令我大惑不解:例如我問店員有沒有Beastie Boys的黑膠唱片,他很迅速便找來野獸男孩1998年的錄音室專輯《Hello Nasty》再版及2005年的精選專輯《Solid Gold Hits》。前者是樂隊其中一張經典,入貨很正常,但後者只是一張坊間反應平平的精選集,怎麼會入這一張?大量購入The Chemical Brothers 1997年當紅單曲《Block Rockin' Beats》也教人費解,我在HMVideal數到的,連同我在九龍灣德福分店、尖沙咀iSquare分店所見到的《Block Rockin' Beats》單曲唱片,應該合共至少有二十隻,相信重新開業的圓方店也會有幾張。不見得香港的市場能在一時三刻內吞下二十幾張《Block Rockin' Beats》,也奇怪為何會選這首歌來賣。


而相對外國樂壇的黑膠普及化,在香港,會推出黑膠版本的唱片比例仍是很低,而且通常也是舊唱片,又要搞一輪甚麼「日本壓製」、「德國處理」等東西,印量又少,所以在香港樂壇能推出黑膠的唱片都顯得異常珍貴,身價高漲,價格自然不親民,買一張廣東黑膠唱片的價錢,幾乎能買兩張PJ Harvey的《Let England Shake》。其實我覺得這個定位無助黑膠唱片在香港樂迷心中建立重要位置,消費門檻太高了,根本吸引不到樂迷入門。而假使普遍樂迷也有經濟能力購買價錢高昂的靚聲黑膠唱片,但選擇太少,同樣不可能令樂迷有在家中建立唱片收藏的興致:當你發覺能夠支持的廣東流行黑膠唱片除了張國榮、張國榮之外,還是張國榮,最多加半隻黃耀明(再搭半隻張國榮),其實也不會是件趣事。即使近日有張學友、陳慧嫻等天王天后加入戰團,戰況仍說不上精彩。當然,樂迷想買唱片,鴨寮街Paul叔也有很多二手存貨,選擇多、價錢便宜、而且隨時比新碟更靚聲,但這已經跟HMV的賺錢大計無關了。因為唱片選擇少,但要充撐的場面很大,結果每一張唱片的重覆率極高,影響了瀏覽體驗,期望唱片公司未來能推出更多黑膠唱片,令市道更熱鬧,場面更好看。

曾不止一次聽過有樂迷概嘆不少HMV分店廢除了古典與爵士音樂區。我並非這類音樂的擁躉,極其量只是聽聽Chet Baker而已,不太清楚從前這自成一角的房間有何美妙之處,但相信HMV廢除之也是基於商業考慮。很諷刺地,以前HMV有古典房的時候,我不以為然,但今天沒有了,又覺得欠了一點味道。HMVideal同樣沒有為古典與爵士音樂獨立成角,以其中高檔的定位而言,這安排似乎不太完善,反觀兢敵如香港唱片(九龍塘又一城分店)和CD Warehouse(旺角朗豪坊分店)仍保留了這個區域,就即管看看其存廢會否影響整間公司的生意。

HMVideal的唱片區,其實就是一間富設計感、以賣黑膠為主、唱片不算齊全,但甚麼也有一點的店鋪。可以想像到,任何一間HMV分店,甚至其他愈做愈頹的唱片店,也可嘗試以這條路線一洗過往店內沉甸甸的悶氣。其實agnès b.在尖沙咀K11已經在做類似的東西,以豪裝主打法式電子音樂,但始終她在唱片店以外,還有時尚界的商機,而真正以音樂行先的概念店,HMVideal才是第一間,相信行家也正在等HMVideal先試水溫,如有利可圖才紛紛仿傚。面對鋪租愈來愈貴、入貨成本愈來愈高等問題,現時大店小店賣唱片的價格已差無幾,今天仍願意花過百元擁有實體唱片的人,或者已不太在意那十數元的差距,最重要是買得開心。HMV固然有本錢憑其裝修與服務全面提昇顧客逛唱片店的樂趣,吸引他們買一張價錢較市價昂貴的唱片,但這不代表其他規模較小的唱片店無計可施。建立會員制、售賣音樂會門劵、定期做專題介紹、安排新碟簽名會、專營某類型音樂、舉辦創作比賽、發佈刊物,有些都是HMV正在用/曾經用過的方法,因應目標消費群與店鋪地點的不同,HMV搞不成的項目,由其他店來辦,或者會更有聲有色,誰曉得?

說了這麼多,到底HMVideal的概念有否吸引到我買張唱片?差點有,Max Richter《Recomposed by Max Richter: Vivaldi's Four Seasons》的雙黑膠。包裝精美,歌曲美妙,試機過程痛快,店員介紹得好,我能感受到他對這張唱片的熟悉與喜愛。但是賣三百幾元的唱片,實在太昂貴了。

2014年8月4日

中環HMVideal之你在尋找甚麼?


遠道參觀了新開張的中環HMVideal,全新裝修的店面充滿空間感,科幻的三樓搭上復古的四樓亦有特色,店員健談且部分外表不俗令人心悅,黑膠唱片勾起不少參觀者的興趣,唱機與音響任試唔嬲,又有場地與video wall可供舉行小型活動,另外咖啡閣也可吸引客人在店內逗留更久,整體而言是個別具誠意的大改革,值得一去。

以賣唱片起家的音樂老字號HMV,無論怎樣轉型,都總不能過份偏離「音樂」二字。時代轉變,唱片業低迷,CD難賣,所以HMV順應市場,開始提供數碼音檔下載,用更多空間陳列耳機、隨身聽、迷你音響,由傳統CD試聽轉成平板電腦試聽,甚至乘著黑膠熱潮將CD貨架改裝成黑膠貨架,亦無可厚非。樂迷再不習慣如此模式也好,投訴價格如何不合理地高又好,HMV由此至終也是在做「音樂」這門生意,當然,他們的確亦變得愈來愈「做生意」。

誠言,踏入HMVideal的一刻,直覺覺得這兒是一間類似Logon的精品店,多於一間唱片專門店,但只要用心逛逛,樂迷如我,在兒童部以外的每個角落都能待上至少半小時。店員熱心介紹產品使用方法,談音樂滔滔不絕,數之不盡的黑膠唱片陳列眼前,皆是教我感到impressive的因素,HMVideal無疑是個關於音樂的地方,不過花巧的陳設的確令以往「賣唱片」的感覺不太濃烈。而且在音樂之上,HMVideal為其品牌添加了一種中產的氣味,格調不太親民,這也許是最多樂迷對HMV新方針有所困惑的原因,也令我好奇HMVideal到底能吸引甚麼人消費。這要靜待HMVideal正式開業一段時間後,樂迷的反應,以及兢敵CD Warehouse及Hong Kong Records有沒有對策才知曉。

商業策略也許只有生意人才明白,但作為顧客,在HMVideal的數小時內,會得到甚麼體驗?之前HMV舉行招聘日,請來一班「狂熱」的樂迷、影迷當店員,有人說「講到咁好聽,咪即係請sales!」我對於店員的要求很簡單,健談、親切、能解答基本問題便可,如果外表不俗則再加分。在HMVideal,顧客與店員的隔膜都不大,介紹迷你音響/喇叭那幾個都很好。其實新店賣的影音產品跟其他分店比只是大同小異,但因為空間充足,人流不多,試玩的過程來得相當愉快。至於價錢比街價昂貴的問題,只能說這是HMV定位就是這樣,因為店員服務良好而願意多付一點錢在HMV購物的樂迷永遠是少數,唯有寄望新店的概念能吸引更多消費力高的非樂迷惠顧。

一場來到,本來也想試試HMV Cafe的咖啡如何,不過她供應的飲料定價比Starbucks或Pacific Coffee這兩家大型連鎖咖啡店還要昂貴,個人亦非咖啡狂熱者,所以作罷。有著「唱片店」這個先天優勢,Cafe所播放的音樂,水準比市面所播的也要好,播放How to Dress Well與Sharon Van Etten的新唱片是個不錯的選擇,夠新、夠悅耳,又不失格調。由於坐在一個固定的位置,多了時間留意店內的裝修,發覺原來除了員工制服外,連透明屏風,或是LED顯示屏也印著/顯示著中外流行曲的歌詞,坦白講,這看似很能表示HMVideal作為一所文化溶爐有多重視音樂,但實際上美感欠奉,看著年輕店員背上印著的竟然是譚詠麟〈一生中最愛〉歌詞,違和感太強。

這次拜訪HMVideal,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參觀全新設計的唱片區。設計感很夠,裝修十分精緻,店員也確實是個「Music impassionalo」,沒有令人失望。不過再精美的裝潢,也至少要實用,將唱片排列得井井有條,方便樂迷尋找唱片,而這一點HMVideal沒有做到。黑膠分類與排法不明,無論按字母還是按Genre也沒有系統,唱片一點也不好找,如果沒有店員從旁協助,顧客要找一張唱片實在困難。始終大部分樂迷都是有了目標才會光臨唱片店,不規則的擺放只會影響尋碟樂趣,直接打撃購買意欲。另外黑膠放置的方法很不穩固,很容易從架上滑下來,摔壞唱片事小,擊到或壓到顧客與員工才事大。CD的擺放也不便瀏覽,又大又高的唱片架,卻將CD當成書本般擺放,顧客只能看到碟脊。整個唱片區都似是為了賣設計而來,唱片則淪為裝飾品,未免本末倒置。

回到最初的提問,HMVideal到底能吸引甚麼人消費?如果對象是樂迷,那偏高的定價肯定不能驅使音樂豪客長期光顧,但即使對象是非樂迷,也不見得店內有何東西可拉攏他們加入這個音樂天地。在音樂上消費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合適的音樂可聽,很多不留意音樂的朋友,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向他們介紹值得細聽的音樂。以前HMV會在熱門/最新唱片旁貼上數十字的簡述,,但近年似乎不見了,以前HMV也會邀請DJ回來打碟、講講近期的新歌好歌,現在都沒有了。這些東西或者吸引不了資深樂迷,對門外漢來說卻是一扇通往音樂世界的大門,如果HMV有心要重新主導唱片市場,花點錢請人做這些工作吧,成本不高,但換來的專業形象卻是無價的。華麗的包裝,不過是用來佔版面的綽頭,但只有以「推廣音樂」為本的營銷策略,才可以令一個品牌能繼續以「推廣音樂」的名義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