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望到Frank Ocean新專輯的封面,會先注視白框內他的身材,再留意其髮色,到他左手食指上的傷口,身後的灰色磁磚,最後發現頂端的專輯名字「blond」,跟串流平台Apple Music所標示的《Blonde》相比,缺了一個「e」。
「Blonde」是金髮女性,「blond」是金髮男性,聽眾只要知道這兩字的差異,很容易便會聯想起四年前Frank Ocean在《Channel Orange》背後那個出櫃的故事。專輯中有一首〈Forrest Gump〉,就是從女性的身分,講述自己年輕時,對一名男子的愛。他,是她,也是他,《Channel Orange》充滿著亦男亦女、非男非女的曖昧,讓Frank Ocean的音樂有許多不同的解讀,聽眾只要選好自己的性別,與對方的性別,便能抱著那堆一段又一段關於失敗愛情的歌曲大哭一場。最直接的測試:聽聽〈Thinkin Bout You〉——你想起的是他?還是她?
《Channel Orange》提供了一個機會,讓聽眾擔任連續劇編導,安排喜愛的角色、設計心中的場景,然後大家演一場好戲。一演,就是四年。四年後,大家對劇中人物與故事早就耳熟能詳、接受了當中設定,《Blonde》的出現,就為這個長達四年的故事劃上一個標點:甚麼標點也可,視乎你在何時、何日、如何看待四年來的種種事情——潮漲時,會想用將自己帶到很遠、很遠的破折號;潮退時,會想用代表著永無休止的逗號。充滿熱血的感嘆號,在此時當然比不上由無涯星海中抽出來的一串省略號,但望著點點星光,感嘆,至少比句號有意義。
談論私情之前,Frank Ocean先在〈Nikes〉提到2012年無辜遭白人警察槍殺的17歲黑人Trayvon Martin,只消一句「a nigga look just like me」,便交待了《Blonde》的時代背景。我很同意某些樂迷所言,〈Nikes〉前半部的pitch shift特效太長,只聽到一陣陣墜落與沉淪,欠缺歌者在一眾舊作中所展示的美,但去到後段,當聽到Frank Ocean終於能釋放自己,那個由暗往明的轉折位仍是如此漂亮,便慶幸他的世界還是沒有把美放棄。
正因為他對美仍有堅持,所以儘管好兄弟Tyler, the Creator及Pharrell在〈Pink + White〉只是交出了很平凡的製作,但Frank Ocean還是五年前那個很有風格的Frank Ocean,有辦法徐徐地將之變成一首優雅的作品,甚至連Beyonce這種巨星級數的歌手,都能被馴服為他的伴唱。在〈Solo〉中把玩solo=so low、inhale=in hell這些食字遊戲對他來說只是雕蟲小技,但副歌連唱幾個「oh」,延續他一貫的坦率,是專輯中最有感染力的一首。寫流行歌曲起家的Ocean,在〈Self Control〉帶來情感演進極強的情歌,末段不停重複「I, I, I / leave, leave, leave / tonight, night night」是很老土、很常用但長青的流行模式。
與《Channel Orange》一樣,《Blonde》由很多零碎的片段組成,初聽會覺得鬆散,難以聚焦,但多聽便會了解到這正是Frank Ocean四年來想表達的東西,也就是聽眾的生活寫照。專輯中有兩段讀白,第一段〈Be Yourself〉是Ocean母親對兒子的告誡,要他努力上進、不要學壞;第二段〈Facebook Story〉是Ocean好朋友SebastiAn因為沒有接受女朋友的Facebook交友邀請而被轟炸的真實故事。在社交網絡當道的年代,這些東西,特別是後者,往往只能被製成一幅幅長輩圖或者甚麼語錄之類的,搏人一笑,而Frank Ocean則將他們搬回專輯中,以聲音做紀錄。
Frank Ocean似乎真的很愛聽Stevie Wonder,繼上張專輯做了一首很有〈You Are My Sunshine of My Life〉影子的〈Sweet Life〉後,今次亦sample了Stevie Wonder在七十年代以Talkbox現場演繹The Carpenters的〈(They Long to Be) Close to You〉,成為屬於他自己〈Close to You〉,一次過向兩位大前輩取經。事實上Frank Ocean從來也愛集百家之大成,《Channel Orange》的氣氛由Marvin Gaye、Stevie Wonder、Prince、Elton John這些騷靈經典延續過來,來到《Blonde》他更直接貼出影響過他以及有份製作專輯的名單。名單中,比較令人意外的名字有Beatles、Brian Eno、James Blake、Jamie xx、Radiohead的Jonny Greenwood,甚至連已故的David Bowie也是他的創作靈感之一。
基於片段式的題材令聽眾目不瑕給,歷時六十分鐘的《Blonde》過得很快,同時推進以平穩為主的音樂,也令專輯節奏很慢。除了中段幾首〈Nights〉、〈Solo (Reprise〉、〈Pretty Sweet〉比較大刀闊斧外,其餘作品都被大量minimal電音蒙混過去,做得很時尚。歌詞與音樂互相制衡,聽眾需要一點時間適應兩者的差異,這當然亦令《Blonde》能抵得住多次聆聽仍然維持著一定的新鮮感,沒有讓久等四年的樂迷失望。不過,與《Channel Orange》的坦誠相比,《Blonde》的兜兜轉轉,對聽眾而言是有點吃力。
我會理解這份吃力是緣自他的心理狀態。Frank Ocean這些年來由《Nostalgia, Ultra》走到《Channel Orange》,四年後再帶來《Blonde》,名氣雖然高了,但聽到他在〈Seigfried〉憶述與舊愛的往事,無法從現實中忘記對方的一髮一膚,情緒更低迴至要借用Elliott Smith〈A Fond Farewell〉的歌詞來形容自己,便知道他的心依然停留在數年前,沒有釋懷過。對比起〈Seigfried〉的沉重,〈Good Guy〉則來得輕描淡寫,一句「Here's to the gay bar you took me to」直接得很,仿佛這個社會已經廣泛接受同性戀,有關話題不再是忌諱——但事實又是否這樣?
在2016年6月12日,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發生了一宗槍擊事件,槍手在當地著名的同志酒吧Pulse屠殺了49人。擅長在Tumblr寫信回應大眾的Frank Ocean,亦就此事發表了感言:
你明白他的無能為力嗎?
Many hate us and wish we didn’t exist. Many are annoyed by our wanting to be married like everyone else or use the correct restroom like everyone else. Many don’t see anything wrong with passing down the same old values that send thousands of kids into suicidal depression each year. So we say pride and we express love for who and what we are.Trayvon Martin被殺、血洗同志酒吧,兩宗牽涉到人命的事件,都衝擊著同時是黑人與同志的Frank Ocean。《Blonde》不是一張快樂的專輯,它記載著歌者四年來感情上的原地踏步,但至少他仍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用自己喜愛的標點符號憶述往事。然而外面的世界狠狠地告訴他:「不可以。」
你明白他的無能為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