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5日

2013年最喜愛的女歌手

銅獎
Anna Calvi
("One Breath")
當然,自首張同名專輯開始,我已知道Anna Calvi是女性,十分欣賞她的音樂,很多樂迷也拿她跟PJ Harvey、Patti Smith、Siouxsie等女歌手比較,但我甚少會跟朋友說她是我喜愛的女歌手。在我心目中,Anna Calvi是個跨性別、穿越時代的人,不應該被「女性」之名義標籤她......如果被Anna本人聽到這句,不知該喜還是哀?

雖說她的音樂不像出生於這個時代,觸覺也不像出自於女性手筆,但一直以來,Anna Calvi的作品其實也沒有跟一般聽眾的耳朵過不去,有時更會在副歌部分特意軟下來遷就大家口味。《One Breath》在這方面做得比上張專輯明顯,加強了流行感,較像這個年代的產物,總體來說比上張更易聽。

聽到〈Piece By Piece〉,簡直女人到不能想像Anna Calvi原來可以嬌柔;〈Eliza〉就著有一到副歌便放下身段的典型Anna作風;而〈Tristan〉算是最接近上張專輯之強旱的作品,但仍然軟了一度;〈Love of My Life〉甚至糖衣得可以被歸類為Pop Rock。聽著如《One Breath》這樣試圖減少男女、新舊差異的專輯,對於接受了Anna Calvi作為謎一般歌手的聽眾來說,或許會更覺矛盾。

Piece By Piece
Suddenly
Sing to Me
Eliza



銀獎
Janelle Monáe
("The Electric Lady")
無論你是早在2008年《Metropolis》或2010年《The ArchAndroid》已聽過,還是透過去年Fun的大熱歌曲〈We Are Young〉得悉Janelle Monáe這位黑人女歌手,我也要恭喜你,你認識了一位唱功了得、意念出色的音樂人。

欣賞Janelle Monáe的《Electric Lady》,可以有兩種方式:一,全程投入她那個七彩多變、動靜皆宜、難以單一定位的音樂世界,保證聽完之後會滿足離場;二,細心鑽研及了解歌曲每一字每一句每粒音符的典故,追溯歌中主角的歷史、受那些薰陶而來,定必能增長不少知識。不管聽眾以甚麼方式,表面地聽或是深入地聽,都會對她的才華讚歎不已。我自己一直傾向直接地享受其音樂的感染力,派台歌〈Dance Apocalyptic〉、〈Q.U.E.E.N.〉、〈Primetime〉俱為才氣逼人、功架十足的流行佳作。至於專輯中那些故事發展、意識形態,不是不用理會,只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平時實在無法兼顧,況且不理這些,也無損專輯的可聽性。

如同Janelle Monáe一貫的的特色,《Electric Lady》向聽眾拋下了兩個問題:當科技發展到機械人可以拯救人類世界,到底是人類文明倒退得太過分,還是科技的威力強大得足以令人生畏?另外,一個人是否要做到數理定義上爐火純青,達到常人不能到達的境界,才有資格跟別人談取向?相信只要Janelle Monáe仍會製作音樂,這些問題都會一而再、再而三被問到底。

Q.U.E.E.N.
Dance Apocalyptic
Primetime
Sally Ride



金獎
Julia Holter
("Loud City Song")
關於Julia Holter,我最先留意到是她的多產,由2011年至今,一年一張專輯實屬罕見,又難得她的專輯一直維持着不錯的水準。多產也可用於她這年密集式推出音樂錄影帶,一年內拍五個MV,而且每個也不是濫竽充數那種。

《Loud City Song》作為一張概念專輯,驚喜之大非了一般人形容為百老匯歌劇的浮跨,或者爵士音樂最為人喜愛的隨興感。每首歌曲氣氛的演變,全都是漸漸進行,不知不覺間將聽眾情緒從一方慢性帶動至另一方,或者跟你遊個花園,遊走了一大圏,消耗了體力,原來只是原地踏步,甚至從終點回到起點。一首歌如是,兩首歌如是,聽眾也許會覺得被耍,但《Loud City Song》正正是張很聽得費勁,同時亦不難接受的古怪專輯,就如Julia Holter的唱腔般,變化不大,但那些差別已可堪玩味。

較有趣的是《Loud City Song》本應是名優雅地擺弄嫵媚、令人難以捉摸的女子,但不少歌曲的錄音以至echo/reverb的運用,都帶著Post-Rock那種激烈得教人飆淚的效果,一點也不柔弱。原來細聽Julia Holter獨步城市街頭喧嘩的同時,抬頭一看,一場發生在天空中的爆炸亦正在上演。

In the Green Wild
This Is A True Heart
World
Maxim's (I & II)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