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

未了的橙色


年度專輯
"Channel Orange"
Frank Ocean


年初購置了一台廉價黑膠唱盤,表面上開始接觸所謂的「高檔」玩意,實情是收入少,無法負擔高昂的器材,只能將之連接至家中那台多功能微型音響,合體成為一組可播放CD、USB手指、iPod、電台及黑膠的全能系統。有了唱盤,買專輯自然多了黑膠這個選項,我的想法是這樣的:特別喜歡的音樂會購入黑膠唱片作為紀念,較次要的只買CD便夠。這個「標準」執行了一年,當然受不少實際情況影響(主要是價錢),買過愛不釋手的黑膠唱片,也有些只聽了一、兩次便擱在一旁。

而有張專輯我一直也耿耿於懷,Frank Ocean的《Channel Orange》,因為這張專輯的黑膠由一開始計劃與CD同步推出,後來押後了幾星期,到現在甚至無限期延遲,害得我只能夠先買一張CD止渴,再靜候黑膠的來臨──作為小弟2012年的年度專輯,怎可能只得CD這樣失禮?Frank Ocean現在尚欠我一張橙色的大唱片。

有些唱片想買卻沒有推出,有些卻買了回家卻不喜歡,花了冤枉錢,說的就是The xx的《Coexist》。其實之前試聽已經沒有購買的意欲,卻因為在唱片店遇上一名陌生人,有種奇妙的觸動,想買張唱片紀念這個特別時刻,好讓我記住這個人,而《Coexist》就成為了紀念此事的幸運兒。初聽這張黑膠的幾晚,真的有份難以言喻的感覺,我還記得這人的外貌,記得當時內心如何波動,但今天再回想此事,腦海卻甚麼東西也沒有,這個令我心血來潮的陌生人已完全在記憶中消失。冤枉錢,也是冤枉情。

"The way you say my name makes me feel like
I'm that nigga, but I'm still unemployed"
- "Pyramids", taken from "Channel Orange"

花點錢,以為可以令這個人成為自己回憶的一部分,原來兩個月後已經忘記得一乾二淨。其實覺得自己這樣的行為頗有嫖客心態,所謂的感情都只是一剎那的快感,所謂的快感也沒有改變過大家沒有感情的事實。當然,這個人從來也不屬於歡場。以前認為歡場離自己的圈子很遠,但前陣子與同學聚舊,閒談間得悉某些同學和師兄已經有尋歡的經驗──原來大家都出來社會了,這些事又不是太遙遠。


小往事

搞同學聚會,搞手難免會遇上一些「他去,我才去」或「他去,我不去」的麻煩情況。對著後者,以前還會苦心婆心叫大家盡量配合,不過是場數小時的活動,忍一下便過去。但大學期間經歷過一些事,讓我多少也明白到當事人心態,因為原來芥蒂真的會令人小器。

都是自己不對,怎樣會輕易被別人佔領自己的心?那時朋友都勸我不要費神在這人身上,誠言自己大概明白真相是怎樣一回事,也會提醒自己不要太著迷。然而每次遇見這位同學,都會有種心亂如麻的感覺,是喜?是哀?我也不能分辨。初相識的時候,我只希望好好享受與這個人一起的時間:上課、吃飯、參加活動,很盡情愉快,看著大家友誼似乎愈來愈好,真希望這段日子可以永久保留。忘我的時間維持了大約一年,大考完結,同學們忙著找暑期工作,才開始認真想想之後該怎樣面對。

把事情預算得最壞,只是為了當一點驚喜來臨時,已經可以從中得到最大的快樂,亦渴望看似沒救的劣勢會被扭轉。第二年,開始將自己放在一個自以為進退皆可的位置,表面上日常活動如昔,實際上心態已經沒以前般正面,只是不知從何而來的信心,令自己尚有堅持的動力,但後來發覺這種所謂的「信心」,其實只是不想言敗、不甘心而已。後來當知道了這同學有了心上人,我沒有感到太意外,根本早在兩年前已經料到。那時是大學三年級下學期,心中別無所求,只希望早點完成學位,接觸外面的世界,同時忘記這幾年發生過的事。唯一只想知道,對方明白我這兩年的感受嗎?

"I saw your game, Forrest, I was screaming run forty-four.
But you kept running past the end zone. Oh, where'd you go Forrest?"

- "Forrest Gump", taken from "Channel Orange"

現在每次有聚會,我都會問搞手有誰參加,如果這個人在名單內的話,我都選擇不去。


This Charming Man


對Frank Ocean的喜愛,一定是由去年《Nostalgia, Ultra》內翻唱Coldplay的〈Strawberry Swing〉開始。這首歌是2005年以後,自己最鍾愛的Coldplay作品,難得地重拾了樂隊早期的真摯。可是Frank羞澀的演繹,反而霸道地把原作搶走了,成為他的歌曲。《Nostalgia, Ultra》有多好,這裏不再贅述,這個帥男孩對愛情的看法時而正面,時而負面,有時很享受拍拖的樂趣,但也會被所愛傷害。我在想,他好像有很多故事和道理想說,為何卻害羞地不願透露太多?

"I believe that marriage isn't between a man and woman
But between love and love"
- "We All Try", taken from "Nostalgia, Ultra"

家中仍未有黑膠唱盤的時候,自己早已收藏了一些Coldplay唱片,好讓唱盤來臨的一天,可即時聽到最愛的音樂。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被公司派往英國工幹數星期,真的想也沒想過。某個工餘的週六,我握著火車票到倫敦閒逛,當然要把握尋寶的機會,在Sister Ray Records內,對著一大堆唱片,心猿意馬,不知究竟買哪張才好?既然一場來到英國,買英國樂團的唱片好像變得順理成章,而環顧眾多單位,又似乎要買些經典名字,即使我聽得很不算深入──就買一張The Smiths的專輯吧,Morrissey的團一定好聽!在對The Smiths音樂認識不多的情況下,我只能用眼聽歌,買了他們的首張專輯

《The Smiths》的專輯封面很容易吸引大眾眼球,相信設計封面的Morrissey正是看中了這點。每次拿起這張唱片,對著封面上的裸胸都目不轉睛,同時想起一個男歌手,Frank Ocean。如果今天要找人脫去上衣重拍這個封面,找他便是了。從此,他與Morrissey在我腦海中便成了有關連的歌手。

由左至右:The Smiths《The Smiths》專輯封面、電影《Flesh》DVD封面、Frank Ocean
《The Smiths》的封面,是1968年電影《Flesh》的截圖,圖為男主角Joe Dallesandro,電影當年在同志圈內都有些迴響,Joe這幅戴上紅頭巾的硬照,讓我想起Frank Ocean也經常這樣打扮。

Morrissey的經典,除了承接了The Smiths的餘波,他所寫的詞,不時都有同性戀的暗喻,時常令樂迷津津樂道。他從沒直接回應過有關自己性取向的問題,但大家都已假設他是同志,這些都是被流傳了多年,來到我耳邊的結論。Morrissey作為殿堂級歌手,可討論的話題都被樂迷討論得七七八八,而2011年至2012年初的Frank Ocean尚未廣為人知,可聯想的空間則大得多。除了研究歌詞外,他在〈Oldie〉MV內穿的Band of Outsiders襯衫、因〈American Wedding〉侵犯版權與老鷹樂團引起的爭議、Chris Brown跟他的瓜葛......許多不著邊際的東西,也成為我留意的項目。卻從來沒有想過,他做歌手之前竟有一則動人的故事

"4 summers ago, I met somebody. I was 19 years old. He was too."
"By the time I realized I was in love, it was malignant. It was hopeless. There was no escaping, no negotiating with the feeling. No choice."
- Taken from Frank Ocean's open letter on Tumblr

這是七月初,Frank Ocean在他的Tumblr上分享的一段經歷,既震撼了整個R&B/Hip-Hop界,同時喚起了自己唸大學那幾年發生過的事。也是夏天,也是十九歲,也是沒有回報的,大概所有這個階段的男孩都會被類似的問題困擾,都會對愛情有些夢幻般的期盼。

Frank Ocean用了一張專輯紀念這段經歷,而我卻甚麼也沒做。《Channel Orange》及其自白推出後,我承認我很喜歡這位年輕人,突然被他佔去我所有工餘時間,每天一有空便聽他已不在話下,更害我不停refresh其Facebook專頁看看有沒有更新,Google他的專訪及多得驚人的宣傳硬照 。自此之後,Frankie不但是個音樂上值得研究的對象,更成了我心中的「this charming man」。


誠實



別以為Frank Ocean把事實都全盤托出,其歌曲就沒有了討論空間。歌者如此坦誠,反而令《Channel Orange》裏每一句歌詞都被樂迷們再三咀嚼,就連一年前的《Nostalgia, Ultra》也被再度解讀兼重組,目的就是要把他的同志味道給嚐出來,再從中找出與現實的他與歌詞矛盾之處。這不就是以前Morrissey歌詞最大的特色嗎?不對、不對,兩個不同年代、不同國藉、不同類型、不同膚色的歌手,不應該被我這樣歸納。

"It will never get old, not in my soul, not in my spirit, keep it alive
We'll go down this road 'til it turns from color to black and white"
- "Thinkin' Bout You" , taken from "Channel Orange"

〈Thinkin' Bout You〉去年七月已在YouTube流出,由開始製作到正式派台,波折重重,一直都是fan favorite,也最多樂迷認識,可是個人一直對這首歌感覺平平,即使後來他用自己的故事解釋了〈Thinkin' Bout You〉的意義,還是對溫溫吞吞的節奏不感興趣。但我承認他在歌曲中表現出的坦率是近年聽過最真摰的,每當遇上喜歡的人,都會希望能夠跟他/她永遠在一起,這個是跨性別、跨年齡的定律。

他的歌能夠打動人,正是因為他的詞場景獨特,但主旨是大家都關心的話題。〈Bad Religion〉之前已說過,的士車廂是個有趣但不失實的環境,討論的內容既是Frank的切膚之痛,也可以擴展至宗教提倡的大愛精神。〈Pink Matter〉被定論為歌者忠於自己的出櫃宣言,但其實有哪些事大家會不希望能按自己所好?〈Pyramids〉表面上藉著歡場剪影道出女性地位被貶的問題,最終卻說穿了現代男女不論貧富貴賤,都只是缺乏自信的傀儡而已。在一支Hip-Hop組合走出來的歌手,大抵都染上了rapper愛批判的性格,學成單刀直入的詞鋒。他的詞題材廣泛,更難得地有種不潤飾的誠實。

感受誠實的美好,大抵是我聽《Channel Orange》最大的得著。


不存在的人

夢幻的東西說完了,我們總得回到現實。要數2012年香港最矚目的新聞,非九月初十二萬人圍堵政府總部莫屬。那段期間,我突然變得很關心社會,對於政府不老實的處事手法感到失望,常常跟朋友討論並解釋政府硬推國民教育的壞處,當然少不了響應呼籲,遠赴政府總部集會。

有次相約幾位朋友參與集會,不知為何連那位同學也被約一同前往。政府總部人很多,場面墟冚,大家走失了,電話信號微弱,再也聯絡不上,身旁只剩下這名同學。與對方久別重逄,本應很高興,但這次我卻絲毫喜悅也沒有,甚至只想快點離開現場。現在這個人說每一句話,在我眼中都變得很煩厭,我只覺得對方狂傲、自大,從來沒有珍惜過自己。畢業之前以為時間會沖淡自己對此人的感覺,卻沒想過現在反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這段經歷最失敗的,原來不是曾經擁有與否,而是破壞了這個人最初在自己心中美好的形象。

一個小小的意外,證實自已幾年來只是逃避問題,並沒有復原過。

我每晚都想很多感情事,但很少會跟與別人談有關話題,總覺得這是別人不會明白、不感興趣的東西,失落了,唯一可以做的便是聽音樂,聽人家的故事,讓自己釋懷。逐步放緩的2010年有《High Violet》、心如止水的2011年有《Bon Iver》,2012年的上半年本來平平無奇,但《Channel Orange》的出現,忽然讓時光倒流,讓我回到熱盪盪的2009年。每次聽《Channel Orange》,都感受到那時成熟得來不致於過份實際、幼稚得來不會太反智的感情投放,那怕心中的對方從不存在,從沒有把自己放在心上,但自己的思緒已經隨時隨地在等待對方。

"Bad man don't exist, no evil man exists
I know good man don't exist, no righteous man exists
Strong man don't exist, no undying man exists
Weak man don't exist, no just flesh and blood exists"

- "Wiseman"

在心中的對方尚未存在之前,先讓Frank Ocean暫時成為這個人吧。

2012年12月19日

2012年最喜愛的男歌手

銅獎
Flying Lotus
("Until The Quiet Comes")
任何熱愛音樂的人,都曾經會因為某個音樂人而萌生學唱歌/樂器的念頭,希望自己將來能擁有偶像的好技術。

聽Flying Lotus的朋友都知道已故Hip-Hop製作人J. Dilla是他的偶像,作品中不時也帶有Dilla遺流下來的美感。在令人欲罷不能的《Until the Quiet Comes》宣傳短片中,FlyLo更直接讓片中舞蹈員Storyboard P穿上印有「J DILLA CHANGED MY LIFE」字樣的T恤,向偶像致敬。

Laptop依然是FlyLo製作音樂的工具,結合了所有實在的、虛幻的聲音,再透過他對美麗的詮釋,釋放當中最動人的部分,讓新作統統吸收。初聽《Until the Quiet Comes》,不用把心思放在如何拆解歌曲含義和元素,把唱針放置於唱片上,讓芬芳隨音樂散發出來,已經是最佳的欣賞方法。到你接受了FlyLo式的美學,每次播放他的作品,自然會有一幅幅畫走出來。

前年選Flying Lotus為最喜愛的男歌手金獎,今年繼續入選三甲,連El-P和Killer Mike也不要,朋友說我很支持他。是啊,他真的很酷很有型,經過兩年的洗禮,《Cosmogramma》我仍然在聽,《Until The Quiet Comes》一聽就愛上,FlyLo在我心中依舊如此有氣質,已經昇格至崇拜的地步。雖然兩年前說過「嘗試用laptop做音樂」的想法已打消,但如果FlyLo肯教的話,在他偌大有壓迫感的身軀下,我必定好好學懂。

Putty Boy Strut
Tiny Tortures
See Thru To You
Until the Quiet Comes (Short Film)



銀獎
Kendrick Lamar
("Good Kid, M.A.A.D City")
已經太久沒有一個rapper能讓我對Hip-Hop的未來如此有希望了,對上一個已是2006年的Lupe Fiasco,關於他,我有很長的故事要分享...... (略) 去年《Section.80》還是很underground的Kendrick Lamar,一年後已經憑《Good Kid, M.A.A.D City》登上Lupe Fiasco、Kid Cudi、J. Cole這些自己十分看好的近代主流rapper未能到達的頂峰。

以一個住在Compton市的黑人街童生活作為專輯主軸並非新鮮事,甚至你也大概猜想到這個治安差劣的城市會是甚麼景況。這些題材若果交由G-Unit之流處理,只會演繹到一場沒有帶來反思的血腥暴力事件,但Kendrick喇嘛忠實呈現事情來龍去脈的同時,手法沉著,不忘注入點點說教味。或者你會質疑「動刀動槍的人怎會有空講道理?」,那你就當Kendrick拍了一齣黑幫文藝片吧。

其實用拍戲來形容Kendrick在專輯中的表現絕對貼切,大概沒有rapper會像Kendrick般,將自己代入專輯中的每一個角色,而且個個角色背景都很不同,又演繹得維妙維肖,有時很性感,有時又很暴力,可以很柔情,也可以很豪邁,套用電視劇的用語,他根本是個百變小生。

而奇怪的,Kendrick Lamar稱不上帥氣,我就是覺得他很有型格,完全是1994年Nas首張專輯《Illmatic》時期那種感覺,很有傲骨,但外貌帶幾分稚氣,經典,也許就是有這些同通點。只希望Kendrick往後可以保持水準,不要跟Nas一樣,《Illmatic》之後,下一張好聽的專輯已經要算到18年後的《Life Is Good》。

Compton
Backseat Freestyle
Bitch, Don't Kill My Vibe
The Art of Peer Pressure



金獎
Frank Ocean
("Channel Orange")
每年選男歌手金獎,選的已不單是音樂上表現最好的男歌手,外表、MV、新聞、感情分等看似無關的東西全都成為考慮因素,甚至要預計自己幾年後還會否喜愛這名歌手,會否被其他人輕易取代。如果我是個女孩,這樣根本就是選男朋友嘛。

Frank Ocean去年的mixtape《Nostalgia, Ultra》大部分歌曲都採用別人的音樂素材,只有幾首原創作品,即使唱得真的很好,也難免令人懷疑他的真正實力,所以《Channel Orange》的出現,便完完全全肯定了他的音樂才華。當一張唱片能令你聯想起Prince (〈Pyramids〉)、Elton John (〈Super Rich Kids〉)、Marvin Gaye (〈Lost〉)、Stevie Wonder (〈Sweet Life〉)等經典名字,又擁有〈Thinking About You〉、〈Bad Religion〉這些金曲,近十年間有哪位黑人男歌手能達至這個境界?

去年Frank Ocean在〈Songs 4 Women〉才抱怨過Drake和Trey Songz唱情歌把所有女孩子都泡走,很不公平。今年他就做一模一樣的事,而且很成功,這次不知到誰又走出來大喊「不公平」了。而令人更氣的,是即使他曾經喜歡過男孩,唱起情歌來,女孩子依然聽得神魂癲倒,比你們一班直男更具魅力。

一張出色的唱片、一封出櫃的信,結果全城也為Frank Ocean大造文章,年尾絕大部分音樂雜誌榜單也看到他的名字,GQ繼續在最多人留意的Man of the Year一期刊載他的訪問。他只需半年時間已成為黑人歌手的經典,如果你現在還未聽過他的音樂,好趁這個時候認識他吧,因為我膽敢說他以後也不會有一張比《Channel Orange》更震撼的專輯,甚至連他本人也沒有超越自己的信心,未必會再出唱片。

話說回來,他這年拍攝過的宣傳硬照數量足以出一本寫真集,型到不得鳥,如果他真的出有關刊物,我一定會買!

Pyramids
Sweet Life
Lost
Super Rich Kids

2012年12月16日

2012年最喜愛的樂隊

銅獎
The Roots
("undun")
我很羨慕Jimmy Fallon,因為每一晚他主持的牙擦騷《Late Night With...》,都有The Roots擔任伴奏樂隊,每晚可以欣賞他們精彩的演出,而有這隊經驗豐富的樂隊助陣,Jimmy從來也不用擔心節目音樂的部分。樂隊亦因為每晚也為節目伴奏,得到了許多與不同嘉賓歌手合作的機會,同時贏得大量曝光率。

回到The Roots還未成為任何House band之前,即是2008年,樂隊正值事業低潮,既欠缺暢銷專輯,1999年《Things Fall Apart》所帶來的餘威亦用得七七八八,唱片公司Def Jam也不打算與他們續約,那時我十分替他們擔心路向,加上後來的《How I Got Over》及《Wake Up!》稍弱,曾一度認為他們不能再回勇。

但《undun》的出現,真的把我一切的擔心也抹去。他們自2008年所走的「indie化」路線 (也就是最低潮的時期),在這兒終於修成正果,幾年前仍是樂隊最大賣點的打真軍造詣,現在已經退到很後的位置。但只要當MC Black Thought一開口,又或是鼓手?uestlove一打拍子,還是「非常The Roots」。年初說過會以《undun》作為2012年音樂的指標,聽了差不多一年,無論從技術含量,還是情感濃度,沒有多少張專輯能超越《undun》的高水平。

2002年才開始聽The Roots,每次他們的新唱片,都令人耳目一新,可惜欠了點運氣,總是未能得到樂迷熱烈追捧。大眾對《undun》的反映雖然與之前也差不多冷淡,但The Roots的支持者,卻深知這是他們最接近完美的一次,已經暗地裏把他們送到神檯,等待多年後大家突然醒覺過去錯過得太多,才趕忙及廟捐獻。

Tip the Scale
Lighthouse



銀獎
Grizzly Bear
("Shields")
每年總有一支樂團會得到傳媒前仆後繼熱烈追捧,這年終於來到電音廠牌Warp旗下少數的搖滾單位Grizzly Bear。

能夠讓一個電音廠牌簽下風格完全不配的的樂隊,一來出於擴充版圖的決心,二來這幫大灰熊的確有其過人之處──連搖滾傳奇Radiohead也對他們讚不絕口,讓他們擔任巡迴演唱暖場嘉賓。近幾年,樂迷與傳媒們開始為Grizzly Bear造勢,以「美國Radiohead」稱之,他們的最新專輯《Shields》便被拿來與《OK Computer》時期的Radiohead比較。先別理會兩者是否真的相似,光是這個比較,已經顯得Grizzly Bear在獨立搖滾團內的地位與別不同。

其實《Shields》是張很穩陣的Art Rock專輯,與Radiohead的偶爾失常完全是兩碼子的事,即使某些轉折位令人有相關聯想,也不見得這些片段為Radiohead獨有,勉強拉得上關係的要算上主音之一Edward Droste的唱腔有點像Thom Yorke,因此我亦較喜歡聲底實在點的Daniel Rossen,專輯中幾首令我最有感覺的歌曲,都是由他擔任主唱的。

《Shields》最令我讚賞的,是專輯的混音做得很好,每件樂器的音色都被突顯出來,四子每一份心思都沒有被糟塌,而且迴音效果很出眾,該闊時闊、該窄時窄,現場感一流。〈Sleeping Ute〉、〈Yet Again〉、〈A Simple Answer〉,在有層次感的混音下份外好聽,有些歌即使寫得一般,但出色的聽覺效果救了整首歌。

Sleeping Ute
A Simple Answer
Yet Again
Speak In Rounds



金獎
Death Grips
("The Money Store",
"No Love Deep Web")
短短一年,Death Grips已經由獨立之身簽進大公司,出了一張大受好評的《The Money Store》,再偷步出了另一張專輯《No Love Deep Web》,然後被唱片公司解約,這樣的經歷可堪傳奇。然而最令人意外的,是一向愛鋤強扶弱的獨立音樂樂迷,也批評Death Grips沒有珍惜大公司給予他們的機會,被解約是理所當然。

然而大家都忘了《The Money Store》及《No Love Deep Web》都是多麼出色的專輯,尤其《The Money Store》,因為Death Grips將近年最容易受注視的元素都堆到專輯中,Hip-Hop + Punk在歷史上都是易學難精的混種,做得好固然可以在史冊留名,但稍有不慎會淪為潮童玩物,藝術價值盡失。你可以聯想到大大小小許多單位,但就是無法用一個簡單的詞彙來概括他們的音樂。〈Get Got〉、〈Fever (Aye Aye)〉先聲奪人,是我聽過最厲害的噪音。但〈I've Seen Footage〉、〈Hacker〉同時證實他們要寫catchy的作品一點也不難, 後者已成為神曲之一。

《No Love Deep Web》大致也遵循舊作,不過噪音指數更高,更挑戰聽眾的接受能力。不計Death Grips三子與公司種種瓜葛,最具話題性肯定是十八禁的專輯封面,把一根陽具放在封面上,令人臉紅心跳啊。平時在車上想用手機聽這張專輯,也要小心翼翼不要讓旁邊的人看到手機螢幕。

說到底Death Grips不是甚麼賺錢單位,即使他們循規蹈矩,單純以商業利益來看,也不見得不會被唱片公司解約。藝人本來就應該要突破,他們無論音樂上、行動上都做到了。究竟是樂隊太反叛,破壞原則?還是公司太保守,只看利益?也許都是,只是當兩方各有理據的時候,能夠作主的就只有時間。

Get Got
I've Seen Footage
No Love
Artificial Death In the West

2012年12月13日

2012年最喜愛的女歌手

銅獎
Sharon Van Etten
("Tramp")
受TV on the Radio成員Kyp Malone鼓勵加入樂壇,又為The Antlers的2009年的〈Thirteen〉獻聲,Bon Iver在音樂會上翻唱過她的舊作〈Love More〉,而去年我很喜歡的〈Think You Can Wait〉(The National主唱)也有她擔任和音,與Sharon Van Etten拉上關係的,全是美國獨立樂圈內數一數二的大Band,這就是何解我會聽她的唱片《Tramp》。

《Tramp》由The National成員Aaron Dessner監制,主打歌〈Serpents〉帶有The National的影子絕不出奇,但意外地這首歌更像Morrissey 1994年《Vaxhall & I》時期的結他搖滾作品。不過如此搖滾的歌曲其實不多,《Tramp》仍然以民謠作主調,你可能已聽過不少路線相近的女聲,如Feist、Cat Power,但這些聲音你不會嫌多,甚至希望愈多愈好,至少對我來說,這類型的女聲最吸引我。

這張年初推出的唱片,讓我有足足一年的時間聽個夠。聽了她的歌聲一整年,沒有很喜愛的歌曲,卻記住當中的淡然。遇上高興的事,會想起這種興高采烈是淡然太久後的對比而已,沒甚麼特別,不值得慶祝;遇上不快的事,會希望藉著她的〈Give Out〉、〈Leonard〉,緩緩地將這些負面情緒送走。只是當我把所有好事壞事都以同樣手法淡然面對,那表示感動到我的人和事將會愈來愈少。

Give Out
Leonard
Serpents
Magic Chords



銀獎
Cat Power
("Sun")
以全新短髮造型示人,再交出一張電音為主的全新唱片《Sun》,許多人都用「意想不到」、「大膽嘗試」來形容Cat Power久違六年的回歸。莫說由九十年代已追隨她的長期擁躉對這個改變感到意外,相信2006年《The Greatest》才聽她,或2007年《My Blueberry Night》才看她的新樂迷亦會覺得驚喜。也許Cat Power這次做得很好,也許她的聽眾緣真的很不錯,《Sun》所得迴響均相當正面。

《Sun》的確是張討好的專輯,是她最流行最正面的一次,但個人更對她在專輯疑似Hip-Hop化的取向十分感興趣。當然她沒有真的連珠炮發rap起來,但《Sun》用上的節奏,處處流露著黑人音樂的肌理,〈Manhattan〉只要交給Kelis演繹就會成為性感誘惑的R&B作品;將〈Silent Machine〉放在Kid Cudi的專輯內一點問題也沒有;〈Nothing But Time〉相信很快會被Hip-Hop監製看中用作sample;到最後〈Peace & Love〉,Cat Power也親口說過很想與Jay-Z同台合唱,全年聽得最開心的歌一定是這首。

沒想過Cat Power踏入中女階段,還會有勇氣作出如此改變,也許多次失戀的經歷 (最近一次就是差不多做完《Sun》的時候),己令她不再怕輸,做任何事也可以全然豁出去,包括剪掉一把長髮。不過有一樣東西她不能輸,就是她的聲音,戒煙戒酒吧貓女。

Cherokee
Peace & Love
Nothin But Time
Manhattan



金獎
Fiona Apple
("The Idler Wheel Is Wiser Than the Driver of the Screw
and Whipping Cords Will Serve You More Than Ropes Will Ever Do")
要了解Fiona Apple的複雜的內心世界很困難──除非你跟她一樣,生長在一個破碎家庭、曾經被人強暴、又患上厭食症、經歷過多段感情失敗、最後更染上毒癮,否則任何分析也只會淪為外間揣測,沒有意義。

《The Idler Wheel...》繼續是Fiona的內心剖白,將自己的情感以最簡單,卻同時最多元化地向聽眾展示出來,所以即使碟中的歌十之其九也以鋼琴為主,主調偏暗,也能夠營造出不同的感情層次。〈Every Single Night〉的平鋪直敘、〈Left Alone〉的稍稍跳脫,對於Fiona來說可能都是雕蟲小技,〈Hot Knife〉近乎acapella的行雲流水、〈Anything We Want〉的「空間轉移」技倆,才是真正的功架。但〈Daredevil〉中後段帶著突如其來的反抗性,又或者〈Werewolf〉看似平凡,但聽到最後才留下餘韻的作品,卻成為我一再聆聽這專輯的理由。縱使歌者的內心充滿糾結,表現出來卻一點也不深澀。

但始終我還是不敢太投入於這張唱片,總覺得這些音樂情緒在低落時聆聽,沒有療傷作用,只會讓人愈聽愈沈溺,墮入自憐自艾的困局,情願把精神寄托在某些事物上,也不願面對人群。Fiona早前因為相伴多年的愛犬Janet逝去,取消了未完成的巡迴演唱,當Janet的離開可以讓Fiona暫時放棄音樂,便不難理解她充滿感染力的歌曲,所蘊含的情感還不過是冰山一角。

Daredevil
Werewolf
Left Alone
Hot Knife

2012年12月10日

2012年最喜愛的歌曲 (下篇)

第五位
"Make My"
The Roots
(Taken from album "undun")
〈Make My〉的情節,已不是平常人幹完壞事,期望能夠透過與神對話,減輕心中罪惡感,甚至卸去所有罪名般簡單。故事的主人翁,Redford,知道自己從小到大,廿多年來為了名利,害過的人太多,罪不可恕,無法彌補別人受過的傷害,也找不到上天堂的天梯,只希望在離開世界之前,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再向神交待清楚,不願把惡行延續。Redford嚴格來說算不上臨崖勒馬,因為最終他還是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做過錯事的禍害猶在,選擇離去,不過是將問題遺留給尚在世的人。

The Roots主腦Black Thought長年來寫的作品,題材都不離對社會不公的義憤,大概他也看盡世間不平事。但他在〈Make My〉 (以及整張《undun》)裏,卻描寫出一個壞事做盡,但最終也懂得覺悟的角色,我想Black Thought大概也相信人性本善這套說法吧。不止Black Thought,連鼓手?uestlove也信,否則他又怎能編排出歌曲後半段美麗的樂章?假如有天我「make my departure from the world」,投胎的途中聽到這段音樂,我會很安樂,因為我知道自己正在走通往天堂的道路,而沒有被貶下地獄。

只是這樣的人,最終還是要透過了結自己的生命,才能釋放善良的靈魂,未免太可悲吧。



第四位
"Drift Dive"
The Antlers
(Taken from EP "Undersea")
七月某天竟有閒情逸致到家附近的海濱長廊散步,心曠神怡,我慶幸這兒尚未被一群群內地旅客輾平。我拿出手機,拍下了一幅襯著藍天白雲的海景照片。
天色很好,本應值得你伴我巡遊。
很自然的,口中溜出這句流行曲的歌詞,然後問自己,這些美麗的事物,該向誰分享?也許這年過得很漫長,變得不太耐煩,脾氣更有點暴躁,看甚麼也不順眼,突然被這頃刻的美麗觸動,才發現自己原來需要放鬆。
Slow it down, wait it out
We can't run, but we can go swimming
Diving in late at night, we come together
Dissolving into a million pieces in a billion places
A million pieces in a billion places
這年把腦袋需要休息的時間都花在The Antlers的〈Drift Dive〉身上。將步伐放緩,讓身體順其自然的生活態度,老早已不存在。跑不動,因為驅體已化成灰燼。登船的一刻,知道自己離可以放肆暢泳的時間不遠。被傾倒的一刻,本體被海水分解成無數的粒子,再慢慢往下沉,沒有人再找到。
想起我不喜歡的
也如今它們四散無尋 看來多麼陌生
我去注視變得再也不疏離
今如舊的 昨天比較新
新 讓我感覺好奇 懷疑 恐懼 有心
藍天白雲 當你離去 
藍天
我曾經眼裡只有你
曾經,天空的藍、雲朵的白,透過陽光的加熱,都溶化在海水裏,顯得水面碧綠生輝。水色所代表的,是藍與白共存的美,缺一不可。而且,有了日光扶助,所有人也可以透過看海,見證著藍天白雲的相愛,在海中暢泳的人,就如沐浴於愛河。

如今白雲離去,藍天再藍也枉然。



第三位
"Bad Religion"
Frank Ocean
(Taken from album "Channel Orange")
我很愛〈Bad Religion〉平常但獨特的佈局:主角經歷了一段只有付出、沒有回報的愛情後,想找人分憂,卻發覺原來身邊苦無傾訴對象,只能在乘座的士途中,二人被侷限在車廂裏,與只有一面之緣、也沒有拒絕權利的司機分享。可惜這位司機對主角的故事不感興趣,甚至鄙視他的行徑。我想,有苦無路訴的感覺,應該比談一段失敗的戀愛更難受吧。

那是Frank Ocean四年前的經歷。之後已經是他七月初在tumblr張貼的自白信,是我近年讀過最真摯的文字,至今依然會時常重溫。配合這封可能是Hip-Hop圈子內最感人的信,再緊接著於Jimmy Fallon節目作首次電視表演這首歌,一場承著過去幾年所有感情而來的演出。歌曲的真摯已不用懷疑,他的演繹也別具感情,再加上因首次於電視觀眾前表演所帶的緬腆,無奈、痛恨、興奮、緊張各種心情,都在螢幕上互相交纏,令演唱的Frank Ocean份外惹人憐愛。
It's a bad religion to be in love with someone who could never love you
I know only bad religion could have me feeling the way I do.
最後兩句歌詞,也是Frankie最發自內心的一段,發揮得最好。也許他也知道以後沒有太多機會,能夠讓他在如此公開的場合中,面對群眾唱出不可為人知的愛情故事。

我對《Channel Orange》與Frank Ocean被無限放大的好感,就是從這場表演開始,因為感同身受。

。。。。。。

事實上Frank Ocean從沒有說過〈Bad Religion〉寫給甚麼對象,只是樂迷一廂情願認為他口中的「him」一定是信中的男朋友。

普遍樂迷對〈Bad Religion〉的解讀,都是Frank Ocean為自己付出的愛沒有得到回報而感嘆,想與別人分享卻換來敷衍對答,甚至不尊重。而更進一步的說法是歌者質疑自己對在天的大父無盡虔誠,能否換來祂的庇佑。如是,哪為何祂沒有祝福他的愛情?

問一些有宗教信仰的朋友,為何他們會相信神,他們的答案大都是「因為有神蹟」,再問他們神蹟即是甚麼?他們的解釋就是「賜予我生命」、「讓我懂得愛」。說實話,沒有解答到我的疑問,只是基於對宗教的尊重,便沒有再追問。可能我是個思想孤僻的人,信仰這回事,在我心中都是自給自足的,若果你跟我說神主張愛,我會先問你神如何定義愛,再了解你為何認同神對愛的定義,然後問你有沒有跟隨定義實踐愛,最後質疑為何我感受不到別人的愛。



第二位
"Hacker"
Death Grips
(Taken from album "The Money Store")
四月聽到〈Hacker〉時,已鐵定要選它為本年十大,但七個多月來,也想不到怎樣介紹。

《The Money Store》前十二首歌的世界都滿佈扭曲,好聽與否見仁見智,但來到最後的〈Hacker〉,那份直接得無可抗拒的亢奮,完全是另一個境界,好像突然從地獄間被拉至極樂世界,甚麼是快樂到死的狀態,這首歌提供了最完整的答案。

然後我又想起香港六十年代的經典《如來神掌》,龍劍飛學成九式如來神掌後,最後當然要與大魔頭來一場終極大對決。我沒有看過此劇,但會幻想此場景該配襯甚麼音樂?就用〈Hacker〉吧,那些「焦」、「焦」不就代表二人互相出招所射出來的光線嗎?「I'm in your area」、「Teachin' bitches how to swim」所用的特效,不就是主角諗「萬!!佛!!朝!!宗!!」時的迴音嗎?現代跳舞音樂配以武打片段,我想起The Chemical Brothers的〈Get Yourself High〉的MV。

又有人提到〈Hacker〉充滿LCD Soundsystem〈Losing My Edge〉的影子,連MC Ride的腔口也變得很James Murphy,十年前的點子,十年後依然新潮。我承認這段介紹寫得沒有甚麼組織,但gaga can't handle this shit,寫得太正經就不夠「hacker」了。



第一位
"Don't Die"
Killer Mike
(Taken from album "R.A.P. Music")
2012年2月26日,於佛羅里達州桑福德市,年僅17歲的黑人男子Trayvon Martin在回家途中,被當地一名警察George Zimmerman認定為可疑人物,因而發生爭執,最後Martin更被Zimmerman擊斃,而事後Zimmerman以「出於自衛」為自己開脫,沒有被起訴。此事不但惹來許多黑人憤怒,抗議黑人受不公平對待,就連白人亦擔心這種合法暴力會威脅人身安全。而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回應:「If I had a son, he'd look like Trayvon」。

黑人於本土的價值,一向是rapper們最著緊的問題,即使今天的美國已經由黑人擔任總統,地位看似有所提昇,但基層間的矛盾猶在。聽Killer Mike的〈Don't Die〉,就知道由八十年代至今,甚麼也沒變,情況還是一樣:警察擁有合法的暴力,可肆意歧視、攻擊他們看不上眼的人,黑人永遠都是最受欺壓的一群,更沒有人幫助他們。
Nothing changes, if they catch me today,
“FUCK THE POLICE” is still all I gotta say.
「Fuck the Police」的態度,令Killer Mike在〈Don't Die〉的氣焰愈來愈盛,完全陣住監製El-P提供的迥異節拍。大概El-P也知道這次的對手是無堅不摧的Mike,於是把平時自己駕馭不了的節奏都交予他。只有四分鐘的〈Don't Die〉,盡是多個速度、拍子、氣氛都相去甚遠的片段,段落前後的反差,跟黑人音樂最擅長的groove根本背道而馳。但Mike就是遇強愈強的人,總能夠以其「fuck you attitude」把El-P的攻勢抵擋住,合演一場好戲碼。

最強對最強,大概就是〈Don't Die〉這回事。

2012年12月5日

2012年最喜愛的歌曲 (上篇)

第十位
"Swimming Pools (Drank)"
Kendrick Lamar
(Taken from album "Good Kid, m.A.A.d. City")
原來很多人看〈Swimming Pools (Drank)〉MV時跟我一樣,發覺Kendrick在半空中下墜時,耳朵晃動幅度很大。為此,我曾讀過一些基本面相學,甚至佛學,希望從Kendrick的大耳朵了解他如何在治安動盪的Compton市中,仍然靜若處子。把一個西岸rapper與佛學拉在一起,你當然知道我在胡扯,forget about it。

派對中,當一眾年青人只懂尋花問柳,浸淫在酒池肉林間,Kendrick Lamar便緩緩地走入人群,諗他的佛經,導人向善。他的呢喃低調得來頗配合現場迷糊的氣氛,當現場準備起哄,他又能交出令人很嗨節奏,到大家興奮過後,情緒稍為平伏,他更懂得化身成幻念,把思想灌進人們的腦袋裏。在派對場所內播一首勸喻大家不要喝酒的作品,第一次也許會覺得Kendrick在胡說八道,果斷拒聽,但只要讓歌曲多播幾次,潛移默化下,便會慢慢接受Kendrick的訊息。

一首西岸主流Hip-Hop作品能夠對聽眾作出如此直接的教化,實在是十年前,當嫖賭飲吹的歌詞最流行那時無法想像的。Kendrick禪師這一撃確實很妙,與十幾年前《古惑仔》電影中,林尚義在昇降機內勸導山雞信主那幕同出一徹。



第九位
"Drones Over BKLYN"
El-P
(Taken from album "Cancer 4 Cure")
El-P曾於2003至2004年間破格地製作了一張純音樂爵士專輯《High Water》,碟中有一曲長十分鐘的樂章〈Sunrise Over BKLYN〉,我不知道在El-P心中,故鄉的日出如何,但聽完只覺得布魯克林的日出應該也頗糟糕,顯然他對Jazz的悟性遠遠不及他的Hip-Hop才情,也欠缺對Brooklyn日出的組織力。

今天地點依舊,但這次你看不見日出,卻看到有一架架飛機在空中盤旋。這些飛機不是一般的客機,而是裝滿高級監察系統的軍用戰機,監視著地上所有人的一舉一動,以防有任何不尋常事情發生。居住在這個地方的平民,只能無奈地接受被監控的侷促,甚至要有隨時被政府入罪的心理準備。〈Drones Over BKLYN〉是El-P差不多九年後對〈Sunrise Over BKLYN〉的一個重組:以前家鄉的日出美不美已不重要,但生活在一片愈來愈沒有自由的土地,才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接近一分鐘、如熱身的前奏,令〈Drones Over BKLYN〉既易於投入,也保持了El-P最擅長的張力,再接入El-P的MC-ing,自編自導自演,你會發覺Jamie的rap從來沒試過如此流暢。歌曲的hybrid,更直接令人聯想到早期的Linkin Park,只是欠了一個力竭聲嘶的主唱而已。如果Linkin Park偶爾想重走舊路,又欠缺年輕時具爆炸性的創作力,找El-P做監製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他做這類音樂已接近20年,至今仍在做,也愈做愈純熟。



第八位
"Wildest Moments"
Jessie Ware
(Taken from album "Devotion")
〈Wildest Moments〉是今年十大歌曲之中,唯一一首女歌手作品。Jessie表示這首歌是她與好友Sarah爭執後,有感而發所寫的:平時感情最要好的朋友,在爭吵時卻可以毫不留力攻擊對方,對Jessie來說,這是她與Sarah之間的「Wildest Moments」。

原因是個人的,但寫出來的歌卻放諸四海皆通,每一句歌詞,固然描寫了Jessie與Sarah兩姊妹時好時壞的感情,但若然你有自己的故事、對另一人產生了感情,無論是愛情、親情、友情,也可以在〈Wildest Moments〉找到共鳴:
From the outside, from the outside
Everyone must be wondering why we try, why do we try?
連續用上兩次「from the outside」,強調歌曲中的主角只有你和我,沒有其他人,也特顯這些外人對你和我之間的種種毫無認識。問完「why we try」,再問「why DO we try」,其實是個無解的提問,因為這是人家的事,好像Frank Ocean去年的〈We All Try〉,用了一首歌的時間解釋,也不見得跟Jessie心中的答案一致。Jessie Ware唱的幾乎是所有人的騷癢處,加上配樂那份高貴的氣質,令所有感情的wildest moment都變得份外珍貴。



第七位
"Oldie"
Odd Future
(Taken from album "The OF Tape Vol. 2")
至今我還是未能習慣Odd Future那種故弄玄虛的節奏,但不得不承認我對這幫平均年齡比自己小的Hip-Hop玩家愈來愈留意,因為他們確實演繹了甚麼是「年少多好」。

例如這首Oldie。十分鐘的曲子,同樣的節拍不停迴轉,不慍不火,Hip-Hop中的「less is more」應該就是這個樣子。而每位成員一人一段獻技,除了讓眾OF成員也有大展身手的好機會,也滲入了比試成份,誰高誰低,聽眾們有自己的定案。主流意見都將只有十八歲的Earl Sweatshirt放在首位,無容置疑他的表現的確最奪目,否則Tyler也不會為他安排比其他成員多一倍的時間發揮。

年少多好,也體現在〈Oldie〉的MV裏。嚴格來說這只是一個photoshot的幕後花絮,看見一班成員除了自己表演那部分外,大部時間都在攝影棚內遊手好閒,拿著玩具大呼小叫,甚至戲弄其他成員,但你不會覺得他們只是群沒用的廢青,反而會視之為可愛 (他們現實如何就不得而知了)。再對比年紀最大的Frank Ocean (其實也只有25歲)木納的表情,就知道其他年輕成員的嬉皮笑臉,有效期一點也不長。

既然提到Frank Ocean,當然不得不提他的金句「I'm hi and I'm bi, wait I mean I'm straight」。想當初這句話出來時,從沒有人留意過,直到他在tumblr分享自己的初戀故事,大家才紛紛將這句詞連番解讀,更佩服他可以氣定神閒、毫不猶豫地將這個本來難以啟齒的「秘密」輕鬆托出,然後再擺出一副「哎呀唔好意思我講錯野,收番先」的玩世不恭樣子,他根本也是位厲害的rapper吧。聽〈Oldie〉,就是要享受所有人的隨心,把一切規矩拋開,讓自己的心態暫時回到二十歲之前。



第六位
"Her Fantasy"
Matthew Dear
(Taken from album "Beams")
當Matthew Dear決定要提昇個人形象,首先做的是讓自己變得有人性,而人性化的重點,當然非思考人類情感莫屬。在〈Her Fantasy〉的開首,他先提出了許多開放式問題,寄望有人能給他答案。經過了一些親身經歷,摸索了部分答案,他再次提出一些新問題,而這次他的提問已附帶了一些前設,也加入了個人的觀點,所謂問題,目的是希望別人可以確認他的看法。
Fighting is futile but I can’t concede to interior beliefs that control and deplete you dismounting a love which has grown from beneath you an ancient machine.
當他有「fighting is futile」這個想法,其實已表示他時間過得太久、問題愈來愈複雜,而對感情這回事產生無力感,思維開始膠著,你可感受到他的呼吸已不尋常。當他探索的耐力已到達臨界點,便索性將自己所有想法一一訴出,一方面好讓自己的壓力抒發,同時表示他已經再不需要別人的意見,自己的體驗已提供了一切答案。

整首〈Her Fantasy〉就像一部電影般,拍下了Matthew探索愛情道路的經過,一開始抱著沒所謂的心態,透過累積經驗,也因為別人的冷待,漸漸建立心得,也變得有點堅持,最後甚至有種唯我獨尊的爆炸力。原來Matthew Dear能夠做到這麼熱情滿瀉的作品,不但讓自己的形象更加立體,也讓聽眾心花怒放,想好好地體驗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