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6日

Drake《Thank Me Later》[2010]

看加拿大男歌手Drake首支MV,很面善──Barack Obama?那道眉真的挺像。我看一個男人,最愛看他的眉。眉美,相一般也美。

在這張《Thank Me Later》之前,Drake早已成名,單曲〈Best I Ever Had〉09年在美國奪得亞軍。要憑此曲令Drake拋離一眾Hip-Hop新人不是易事,像他這樣以新星姿態手持一首大熱作,最後卻無以為繼的例子太多。

畢竟已有名氣,《Thank Me Later》受注視的程度應該僅次於Eminem的《Recovery》。剛巧二人新碟的首支主打,〈Over〉〈Not Afraid〉,監製也是來至加拿大的Boi-1da。方才提過的〈Best I Ever Had〉就是他的製作。不過新碟中Boi-1da的表現就只屬一般,流於典型而未能帶Drake到另一層次,當中就只有〈Over〉的偏峰最有印象。然而他亦有能力令Lil Wayne在〈Miss Me〉中的聲音變得不煩厭,而〈Unforgettable〉也好聽,因為有另一監製40。

在40的引導下,Drake的音樂有著跟其他rapper不一的柔情,連許多R&B唱片也過猶不及,這亦是我對《Thank Me Later》有高度評價的原因。很少rapper的唱片會有如〈Fireworks〉屏息靜氣的時刻,又有〈The Resistance〉的夢幻感覺,就連過場的〈Cece's Interlude〉,他也做得好。無論是怎麼樣的歌曲,經由40的處理,都會蓋上一層薄紗,若隱若現。

有聽眾認為唱片很像Kanye West的〈808s & Heartbreak〉,就算連Drake本人也承認《Thank Me Later》受Kanye West很多影響,但我覺得Drake玩得比Kanye出色得多,〈808s...〉只是技術上做得好,但論感情、人性,《Thank Me Later》就遠遠拋離了〈808s...〉。聽〈Find Your Love〉、〈Karaoke〉,縱使只有聲音,作為聽眾也仿佛看動Drake唱歌時抖動的眉。

監製從來都左右著唱片或歌曲的方向,在《Thank Me Later》,他們為Drake帶來了多元聲音,亦難得唱片聽起來仍見平均,Drake也驚馭得起,聽到這張唱片,無論誰也該感到高興。早也好遲也好,最重要是記得感謝自己、感謝別人。

Rating: 

2010年6月15日

The National《High Violet》[2010]

07年《Boxer》讓The National成名了,而小弟也是在那時認識這支美國樂隊。The National主音Matt Berninger很高,聲音很低沉,直接讓我想起Depeche Mode的主音Dave Gahan,這就是我對The National初步的印象。《Boxer》並沒有讓我特別愛上The National,始終美國搖滾不是我那杯茶。

網上看過一句對The National歌曲非常精準的描述:
「常寫出身鄉鎮,成人後以大都會為活動中心的白人中產階級男性對生活型態的不安和對價值觀的迷惘。」

是啊,曲、詞、唱的The National總不離淡淡哀愁,所以聽他們的歌,都需要一點時間消化。來到新碟《High Violet》,樂隊沒有因為走紅而多寫流行易上口的調子,反而變得更諳然。

諳然在The National將鼓點的音量調低,新歌沒《Alligator》和《Boxer》那麼upbeat。最先聽到的〈Terrible Love〉由現場版本充滿爆發力的編曲變成錄音室的lo-fi版本,可不是人人受落。雖說專輯的風格編向諳淡,但相信如果編曲來得鮮明一些,效果會更好。部分歌曲如〈Afraid of Everyone〉、〈Conversation 16〉已經很強,但仍有更上一層樓的能力,問題就在於鼓點不夠鮮明。

所以鼓聲最大、節奏感最重的〈Bloodbuzz Ohio〉最得到我的歡心。豐富的編曲中,又再突顯其歌詞的灰暗:

I still owe money to the money to the money I owe
I never thought about love
When I thought about home
I still owe money to the money to the money I owe
The floors are falling out from everybody I know

或許這是我以前聽The National並沒有愛上的原因吧,那時壓根兒沒聽懂。

歌詞愈聽愈入心,編曲接近完美,演繹迷人的《High Violet》,讓The National成了本人心中「年度樂隊」的大熱。

Ra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