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1日

Spotify試玩之「聽著新歌,總是懷念舊歌。」

Spotify登陸香港,讓我這名大鄉里終於有機會一試這個令外國樂迷為知雀躍的網上聽音樂服務。果然一玩便上癮,幾天來不停在其歌庫找回不少許久未聽的音樂,又心猿意馬地建立一條條不同主題的歌單,好像上輩子未聽過歌似的。然而好玩的同時,免費會藉僅限在電腦版上使用,想在手機或平板享用Spotify還得付錢,但熱門歌曲不夠齊全,打了不少折扣,而且對於我這些習慣了買唱片的樂迷來說,早已花了不少錢購買心愛的唱片,最喜愛的音樂都已灌進隨身聽裏,基本上都足以應付在街上聽音樂的需求。所以雖然月費$48算是負擔得起 (比KKBOX還要便宜一元),仍需要再考慮考慮。

只需月費$48便可以「擁有」所有音樂,實在是十多年前MP3開始專橫時大家萬萬想不到的事,以前總是欠缺購買意欲的唱片,現在可以大條道理以低廉價錢(甚至免費)一聽再聽。近期推出了新專輯的單位,新舊作品一併送上,樂迷更可輕易比較其音樂上的進與退。但不幸的,夾雜著很虛無的情意結,聽著尚未建立感情的新歌,總是懷念伴隨自己經歷總總事情的舊歌。

Yeah Yeah Yeahs


早幾日在Youtube欣賞完Yeah Yeah Yeahs在Coachella的演出,女主唱Karen O風騷依然、Nick Zinner仍是這年代最帥氣的結他手、而Brian Chase的造型也令人歎為觀止。雖然只隔著電腦螢幕,也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勁度,加上樂團擁有許多金曲,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到現場觀看他們的表演。

Spotify的出現,令我隨時隨地可收聽他們的新專輯。若你能撇開零美感的封面,《Mosquito》其實依然是張Yeah Yeah Yeahs水準以內的專輯,只是欠缺突破而已。製作班底很強勁,除了一直合作愉快的Dave Sitek (TV on the Radio)與Nick Launay,LCD Soundsystem主腦James Murphy這次也參了一腳,但除了電音較以前多,實質製成品並不太跳脫,甚至比以前更穩陣,失望實屬正常。不過《Mosquito》總算好頭好尾,首支主打〈Sacrilege〉後段的Gospel Choir多麼的有氣勢,而〈Wedding Song〉是Yeah Yeah Yeahs近年最動人的慢歌。


聽完平穩的《Mosquito》,心癢癢的樂迷難免會緬懷一下Yeah Yeah Yeahs以前年少輕狂的歲月,卻諷刺地,樂隊的首本名曲,卻是女主唱Karen O的失戀心聲〈Maps〉,完全與瘋狂脫勾。〈Maps〉的正經,顯得Karen O大部分時間也很失常,女孩子嘛,總是要狠狠地愛過一個人,又狠狠地跌過一跤,才夠惹人憐愛。而且經歷過風吹雨打,清楚了解自己,才不怕在尋覓愛情的地圖上迷路。大家都愛聽,但歌者未必愛唱。


Pharrell


Daft Punk復出,令本來已熾熱的樂隊復出潮更添生氣。在2005年《Human After All》一片噓聲,2010年為電影《Tron》製作原聲帶也不受好評,但地位沒有因此一沉百踩,反而隨著時間流逝愈見神級。

挑剔的樂迷,對於評論音樂,總會有一兩句負面的說話傍身,令好端端一首作品變得充滿瑕疵,一方面顯得自己比別人更懂得音樂,另外也能夠達至控制購買慾之效。當知道Daft Punk有新專輯,期望本身不大,而再得悉Pharrell將會參與其中,更加連僅餘的希望也失掉。但一聽到新歌〈Get Lucky〉,所有預備好的批評也用不著,兩大潮流icon合作,Daft Punk的音樂配上Pharrell的歌聲,竟然沒有預期中的hype味,聽得開心舒服。新專輯《Random Access Memories》能否超越2001年神作《Discovery》還是未知之數,亦相信答案可能要在專輯推出了的十年後才可知曉。


大概自2005年起,無論是Pharrell的個人作品、他為別人充當監製的歌曲、抑或是N*E*R*D,所有跟Pharrell扯上關係的音樂製作,都有種「質素保證」,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跟2004年之前的黃金時代差天共地,他還是賣潮流服飾好了。2002年Pharrell的樂隊N*E*R*D是他音樂上最成功的一次,結合了Rock與Hip-Hop,潮得來很真材實料,不會像某時期般空有軀殼而缺乏焦點,而且Pharrell那時的聲線比較好聽,沒有故作性感,〈Provider〉是那種真摯得會令人心動的ballad,在今天的Pharrell身上已經找不到這份感覺。Pharrell之後的接班人應該是Kanye West,二人亦先後從金牌Hip-Hop監製,一步一步成為潮流達人,而當他們愈來愈潮,歌曲便愈來愈不吸引我......

2013年4月13日

MastaMic《流行反撃戰》[2013]


等左七年先推出專輯?唔係,努力左七年至岩,你之前兩隻mixtape呢?

被反擊

MastaMic以「流行反擊戰」為專輯主題,高呼「流行無罪」,其實很容易犯了自以為很聰明、卻反被聰明誤,而墮入了最不討好的流行模式。此種模式的弊處在於用了很大路的曲式/主題來吸引主流聽眾 (或者如一些樂評所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聽眾卻找不到有趣的地方,同時想聽Hip-Hop的一群又覺得味道不夠,兩面不討好。

如果聽《流行反擊戰》開首幾曲,的確會有類似感受。〈Intro〉溫和的鋼琴引子尚可理解,然而〈Game Over〉作為接捧歌曲,沒有將那種「等左七年等到今日,終於推出專輯」的亢奮發揮出來,只是一首節拍program得還可的Dance-pop作品而已。到了ToNick有份參與、調子很Lily Allen的〈長大〉,歌詞不夠尖銳,整體太趣緻,偏離了自己對MastaMic的印象,個人明白主流樂迷口味需要培養,不能一下子將勁度調得過大,也知道專輯主打「流行」,要做平易近人的東西,但仍然不太接受當中過份糖衣的製作。

若然要攻流行,接下來〈Go!〉這首同樣有ToNick參與的Pop-Rock,才是真正的爽快流暢。而rap與唱編排得宜的〈Showtyme〉,似乎比〈Game Over〉更適合當專輯的開場曲。

大反擊

其實由〈Go!〉開始,專輯已漸入佳境,但真正令人印象深刻,還是要數到〈Hate Me〉。不用問MastaMic口中的「你」或「你地」所指是誰,也不用了解兩方交惡經過如何,重點是這首歌將battle這種廣東Hip-Hop較少見的元素帶到主流聽眾耳邊,也使歌中機關槍掃射般的Rappin'來得十分應該。一首幾近撩交打的作品後,〈Sorry〉又突然回到溫婉一面,向曾被辜負的人致歉。聽過MastaMic前兩張Mixtape的朋友,都應該不難辨出Big Sammy的製作,這首歌從頭到尾都依循都一個節拍,而且聲音都被調至Helium的質感,頗接近Kanye West早期的Old Skool手法,MastaMic在這兒的演繹也比較chok。然後〈Shine〉再次重投流行懷抱,還找來近年頗吃得開的四人男子組合C AllStar負責合聲,只能說這四名男孩是當今香港樂壇最能擔起「發放正能量」的團體,無可挑剔,馬米沒有找錯人,而「Peace & Love」這幾個十分正面的字眼,也是Hip-Hop音樂最常強調的訊息。

〈Hate Me〉、〈Sorry〉與〈Shine〉算是專輯中最合乎自己預期風格的作品,而接下來的第一主打暨點題作〈流行無罪〉,應該是MastaMic最想做的東西。歌者對加入樂壇的抱負,其實在專輯頭幾曲也提過,但欠缺有力的作品佐證,再強硬的歌詞也只能夠停留在「講下」的層面。而來到〈流行無罪〉,經過前面一連串歌曲的洗禮,一切宣言也成真,歌曲的力量便自然出來,只要把那些programming出來的音效全都轉成真樂器,提昇編曲的氣勢,整首歌的火氣應可媲美不少搖滾作品。緊湊了一曲,〈上位〉的輕鬆來得頗有對比而不突兀,Jerald雖然在碟中參與度很高,但到了這首很Swing的作品,才特別感到他的存在。

最後〈Loser〉就是搖滾與Hip-Hop合體的成功示範,相當「捱」的一首歌,一張以流行為主軸的專輯,以這個沉重調子作結,好一個反高潮。

Punchline

話說去年在YouTube試聽張懸《神的遊戲》專輯,有位網友對其中一曲〈藍天白雲〉留下這樣的評語:
每個饒舌歌手都喜歡說自己的歌詞裡有畫著螢光筆的punchline
我發現張懸的歌裡也有
關於我愛你裡有"我擁有的都是僥倖而失去的都是人生"
而藍天白雲大概是"我曾經眼裡只有你"吧
真的嗎?我沒有深究,但我的確牢記著這句comment,之後嘗試在聽過的Hip-Hop專輯中尋找各自的punchline,當然免不了馬米這張《流行反擊戰》。專輯封套上印著的十一首歌曲,令人記住的段落是有的,但就是欠缺了很義無反顧的豪言壯語。要在Bonus Track〈禁歌〉,才找到真的有骨氣的句段:
不在沉默中爆發 就在沉默中滅亡
生死存亡 不再沉默 決意反抗
當我知由西環治港 對香港徹底絕望
我絕望大叫 「Rest in peace Hong Kong!」
我想起去年八、九月國民教育一事鬧得熱哄哄,其中一晚的公民廣場裏,馬米在台上發表了一些感想,並唱了幾首歌,我在家中的電腦前看直播,覺得他「好正」:態度不是在Facebook上講兩句便能夠建立出來的,夠膽到現場親自表態,才是真正的有種。最後國民教育事情發展如何我也不懂評論,但從此大家都好像對社會各大小事都更加關注,總算有其效用。

現在有另一熱門話題,佔領中環,不過看看現時事態發展,原來所謂的佔領也不過如此,我不如聽關楚耀首〈佔領〉好過。張懇曾表示她希望往後的時間可來參與佔領中環,馬米呢?出張mixtape表態,順便收錄這一年他出過的網上單曲吧。

Ra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