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7日

Drake《Take Care》[2011]


631,000,這是Drake新唱片《Take Care》首周於美國所得銷售數字。當Kanye West與Jay-Z兩大巨頭合作的《Watch the Throne》也只有45萬張的首周銷量,你不得不承認,現在的Hip-Hop界已是Drake的時代,想擋也擋不住。

單純說Drake是Hip-Hop其實不算最準確。在《Thank Me Later》那時,他的音樂已經不是雄糾糾的鏗鏘,而是柔情的細語,你可以說他這種取向娘娘腔,但亦須接受他的做法為這兩年嚴重倒退的Hip-Hop帶來更多出路,亦間接讓他的兄弟們有較多財源。你會反駁:「Kanye West幾年前的《808 & Heartbreak》已經在玩這陰柔風格,比Drake早了幾年!」但Kanye West只是提供了遊戲規則,並沒有教授大家技巧,連自己也玩不好,Drake卻窺探出箇中竅門,不但把遊戲玩得成功,贏了口碑,甚至把這套規則私有化,讓其他人只有跟風的份兒。

貌似奧巴馬的Drake,本身就有令人一看著迷的魅力,而音樂上的分數,就由同鄉製作人Noah "40" Shebib負責。Drake上張唱片叫大家「thank me later」,除了用以表現自己的謙遜外,有一部分亦因為Noah "40" Shebib比Drake更應該先得到大家的掌聲。你在聽《Thank Me Later》時那種想飆淚的感覺,都多得40從中作梗。讓你在Hip-Hop中看見迷霧,繼而刺激出你的淚水,就是Drake和40所施展的遊戲技巧。這次40對《Take Care》的影響力依然是眾多參與者之中最大的一人,差不多每首歌也有他參兩腳,而幾首由他獨力監製的歌曲,〈Shot For Me〉、〈Marvins Room〉及〈Doing It Wrong〉均屬於專輯中的核心作品。

開場曲〈Over My Dead Body〉以一首序幕作來說並不夠給力,唱了良久還未能入題,反而接續〈Shot For Me〉仿九十年代的R&B氣氛對Drake更為貼身,不熅不火地把聽眾的耳朵調至適合欣賞《Take Care》的水平。〈Marvins Room〉是首講述失意的Drake醉酒後打給前度哀求她回來的傷心情歌,40沒有大肆渲染悲情色彩,依然能在朦朧孤寡心跳聲中表達出無盡無奈,末段的綱琴獨奏也是妙不可言。說到妙,〈Doing It Wrong〉除了盡顯Drake的寫歌才華,邀來Stevie Wonder作口琴伴奏亦是意想不到的心痛安排,你可曾想像過銅臭味極濃的Young Money旗下竟有一位Drake能創作出這樣感性的歌曲?

40以外,《Take Care》中另一位功不可沒的監製是T-Minus。如果說40把Drake打造得柔情似水,那T-Minus就剛好相反,將最酷最帥的節奏都放到Drake身上。四首T-Munus監製的作品,有三首刻意放到專輯中段,〈Under Ground Kings〉、〈We'll Be Fine〉、〈Make Me Proud〉一首接一接首層層攀升,相當耀眼,亦避免了專輯整體偏柔而有機衍生出的沉悶感。Drake自己也嘗試監製了數首作品,雖然也有在適當的地方顯出一點心思,但感覺上沒有其他人為他製作的歌曲鮮明。

Drake真的要由衷感謝他的一班監製,因為他們都毫不吝嗇地將自己最好的都交出來。縱使Boi-1da在這兩年已鮮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但一與Drake合作,還是交出了氣氛不凡的〈Headlines〉,Drake的演繹也充滿自信,大可以成為演唱會的anthem。〈Headlines〉的專輯版比派台版少了末段一分鐘的純音樂,取而代之的是Drake的獨白,竟酷似已故音樂詩人Gil Scott-Heron的年輕版本。剛巧有幸在Gil Scott-Heron離開前與他合作的Jamie xx也在《Take Care》參與了同名歌曲〈Take Care〉,把〈I'll Take Care of You〉中Gil Scott-Heron的聲音移走,交由Drake(及客串的Rihanna)重新演繹。不知Jamie是否曾在Drake錄〈Headlines〉時提點他可以仿傚Gil的唸詞方式?

較早前Drake在The Weeknd (Abel Tesfaye)的《Thursday》作客,現在反過來作主,〈Crew Love〉及〈The Ride〉都有Abel的製作。前者有Abel的偏峰,可說是意料中事,而後者反而像Soulquarians (Common、Mos Def、Erykah Badu等人) 你一言我一語而成的Neo-soul調子。一向十分有水準的Just Blaze,就繼續保持極佳的質量,獻出〈Lord Knows〉這首如Jay-Z《The Blueprint》時期的作品。

Drake五歲的時候,父母離異,他從小已由母親照顧,只有暑假才見到父親,因此母親亦成了他最尊敬的女人。去年《Thank Me Later》推出不久後,原先計劃好的歐洲巡迴演唱,也因為Drake要照顧患病的母親而取消,所以我相信專輯命名為《Take Care》,除了如他接受訪問時所說「希望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做一張唱片」外,同時也是獻給母親的窩心問候。事實上Drake的唱片,常常也涉及男女之間的愛,而他通常也是無奈受傷害的男人,他的每字每句總是那麼銳利,男孩子聽到會感到痛楚,女孩子聽到會憐憫這位男孩。不過網上也有人打趣說「〈Headlines〉的MV中一大堆人,全都是男人,一個女人也沒有,我肯定Drake是個gay!」

我想Drake應該也是個思想頗傳統的男人,每天辛勤工作,目的就是想照顧家中最愛的女人,不願她們捱苦。

Rating: ★★★★★

2011年11月10日

Coldplay《Mylo Xyloto》[2011]


問心無愧,第一次在小巴上聽完一遍《Mylo Xyloto》,已覺得我心中的Coldplay已經玩完,但我沒有立即把專輯打進冷宮,之後每隔一兩天還是會把專輯重聽一次,再瀏覽其他人的意見,總算盡了老粉絲的責任,也明白樂隊的變。粉絲本來沒有責任要為偶像盲目,不好聽就不浪費時間,《Mylo Xyloto》又不是差得要命,只是我在想如果沒有掛著「Coldplay」這個名牌,這批音樂到底會有多少價值?

怎樣也好,這張唱片乃屬年度最令人期待的唱片,我也計劃無論如何也要寫寫這篇聽後感。

有人說Coldplay變了質,當然,他們當年面對的,只是少年情愁,但他們今天要面對的,是EMI整盤生意,是中年老年的錢愁,這個大家也懂。不過變化可以有好有壞,上一張《Viva La Vida or Death and All His Friends》是個為商業妥協得來又不乏藝術性的示範,把向來比較平面的Coldplay打造得有立體感,這要歸功於監製Brian Eno。《Mylo Xyloto》也有少量Brian Eno參與,所以依然會有前作的點滴,但上張唱片是冷俊的,這次就來得歡樂。

幾首引子〈Mylo Xyloto〉、〈M.M.I.X.〉、〈A Hopeful Transmission〉作唱片區間的用意非常清晰,卻予人充數的感覺,不如把他們連在相關歌曲的前端後端更好。〈Hurts Like Heaven〉歡愉得有點嚇人,要賣唱片要大眾化,也用不著要裝小丑吧,可以有點型格嗎?〈Charlie Brown〉前段也不錯,但後段突然傳來一段「All the boys, all the girls, all the madness in the world...」太刻意營造一首新anthem,如果是演唱會的話,這個安排是可以的,但絕非在唱片中。主打歌〈Every Teardrop Is A Waterfall〉也太刻意想搞氣氛,但實質卻嗨不起,反而不及簡單直接的〈Major Minus〉有力。

其實苦心經營某種感覺並無不可,〈Paradise〉、〈Up With The Birds〉的溫婉就做得比〈Every Teardrop Is A Waterfall〉成功多,Coldplay以後的唱片應該要走這種路線。〈U.F.O.〉和〈Up In Flames〉就接近早期的Coldplay,如果能夠把編曲做得再acoustic一點,突出旋律,效果或許會更好。最多人談論的一定是Rihanna跨刀的〈Princess of China〉,起初我對Rihanna的加入十分反感,但此曲卻意外地成為《Mylo Xyloto》少有的亮點,Chris和Rhianna二人唱得竟然有11年前Robbie Williams和Kylie Minogue〈Kids〉的影子,徹底地流行化、舞池化,成為《Mylo Xyloto》中形象最鮮明的歌曲。

我病態的思想,總希望Coldplay能夠有一張滑鐵盧專輯,失去主流的支持,讓樂隊能反思一下自己的音樂所走的方向,做回初出道的感覺,反正他們的銷量少一半,依然是現今全球最會賣唱片的單位。岔題,我對Pitchfork評《Mylo Xyloto》7.0分感到十分失望,按Pitchfork的性格和對Coldplay的取態,這唱片應該只值3.5分。

Ra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