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8日

六篇文章,回顧我的2014年

時常覺得寫blog在這個年代是一件極不符合經濟效益的事,寫作時間長,但有興趣閱畢的讀者少,傳播度遠遠不及Facebook一個簡短的近況/一張漂亮的圖片來得高。有時也想放棄寫作長文,轉型做Facebook樂評人算了,不過偶然收到讀者們對自己文章的讚許,的確一次又一次鼓勵我繼續寫下去。2014年社會發生很多事,最轟動的一定要數到歷時兩個月的雨傘革命,除此之外,自己的心境也隨著一段感情的無疾而終改變了不少,兩者的結合,直接影響了這年我寫文章的取材與手法──寫長文的另一好處,就是我能夠透過親手寫的文字,仔細地回顧我這年的微妙改變。

以往年底公佈自己的年度專輯時,也會伴以一篇很長很長的散文,但今年實在沒有明顯跑出的專輯,而且這一年心境過得極之平淡,無材可取,所以決定不寫。這年我倒是想藉此機會,重溫2014年對自己份外有意義/自覺寫得最好的文章,並與這兒的讀者分享。由於自己在2014年的轉變是意料之外,所以也不計劃2015年會搞甚麼新意思了,要變就自然會變。



一、西王是這樣煉成的:《The College Dropout》十週年

《The College Dropout》的發表,影響了很多後來出道的藝人,聽Lupe Fiasco、Kid Cudi、J. Cole的專輯,都不難從節拍與題材中找到一點Kanye West的影子......但時勢所限,他們始終未能到達Kanye在樂壇的高度。

2014年最「突破」的一件事,就是開始在網媒間出沒。第一次是內地歌手G.E.M.年初在娘家的大型歌唱比賽中大紅大紫,我隨便在Facebook點評了幾句,沒想到竟得到評台PenToy的編輯青睞,表示有意轉載至其網站。編輯徵求我意願之際,正值我身在外國機場準備回港之時,為了不因長途機而耽誤這個「第一次」,一切也在有限的資源下完成:服務不良的機場Wi-Fi、文字編輯麻煩的智能手機、只剩下一小時的登機時間......臨急臨忙之下,總算完成全文,可安心上機並預祝編輯新年快樂。

然後是始於二月的輔仁媒體轉載。這次則透過獨樂樂的介紹成事,而初次在輔仁網亮相的文章,就是這篇《The College Dropout》回顧。當時其實半信半疑,一個專門講政治的網站,其支持者會讀另類音樂評文嗎?而經過十個月的投稿,觀其讚好數量,大概知道這是不可行的(笑),不過在此也要感謝總編容忍小弟的拙文。在輔仁網登文,令我無意間多看了政評,這對我後來寫樂評多少也有影響。

誠言年中我也曾經想過在主場新聞投稿,不過就在投稿那一天,主場因為東主的恐懼與誤判而退場了。幾個月後,主場變成立場重返人間,卻同時把整個墳場也從陰間召喚出來。



二、有人喜歡藍條子:藍奕邦《優與美》

主動放下了一些事,之後再重拾當初的情懷原來不難,今天我可以更自信地向對方說每句話、燦爛地展現每個笑容,這些表象,不但為了給原來的對方看到,也為了給即將來到的人看見。

一直深知2014年自己的碟評量特少,全年只得13篇(當中甚至有兩篇所評的是2013年的專輯),但再數數,原來自己2011-2013年總共寫了51篇碟評,平均每年17篇,比對下今年其實也不算落後太多,只是今年每篇評論都希望在點評音樂之餘,再分享多一點個人情感,甚至希望能夠令每篇碟評也能成為一篇可反覆咀嚼的藝術品,雕啄需時,造就每篇碟評也得費上大量時間完成。

我知這種想法未免太不切實際,一來讀樂評的人已經不多,二來願意閱讀樂評的人,未必有興趣消化太多音樂以外的資訊,三來自問也未有令每篇文章都情理並備的功力。要成功將這點想法發揮出來,當然要有一張值得我付出心血撰寫樂評的專輯,藍奕邦的《優與美》,雖然只得五首歌,卻幾乎是當年最出色、最用心創作的五首廣東歌,於是催生出我這篇散文。

由2013年的十二月開始狂聽,2014年的一月開始動手寫,寫了一半便放棄,幾天後繼續,一星期後決定全篇再來,又放棄,又繼續,然後再重寫,改了足足兩個月,終於在三月尾完成。完成品其實甚麼也不是,你不會讀到任何有關專輯的評價,也難以解讀我當時的情感,不過我覺得這樣寫是最貼切的。雖然今天重讀這篇九個月前的散文,感覺不怎麼樣,但總算為2014年留下了一種曖昧的意義。




三、當寫樂評成為藝術創作

但樂評人抱著「創作」的心態寫碟評,會否很容易墜入過度詮釋、自我沉溺的陷阱?我倒覺得如果寫手真的夠理解、夠喜愛那張專輯,而真心想向讀者推薦好音樂,自然會有足夠清醒的頭腦避開這個問題。

寫完藍奕邦,開始思索寫樂評的各種可能性。如果只談「好聽/不好聽/曲詞俱佳/聽得一聽/有待改進」的評論既膚淺又無聊,全技術分析的音樂文字既難寫又嚇怕讀者,純粹天花龍鳳吹水哂命的抒情散文既Middle又陳德政,一味批評歌手意識形態/做人態度的議論文既政治又偏離音樂,哪麼樂評人還可寫甚麼?

樂評人,以筆評樂,說到底也是把玩文字的人,低階的說法是寫手、中階的說法是作者、高階的說法是作家。樂評當然基於音樂而寫,不可能完全虛構,但如果能夠令在已製成的專輯中,以社會氣候詮釋,再憑自己心思解讀,同時又緊扣著專輯的各大小節,令通篇文章能提昇讀者對該專輯的認識/鑑賞能力/興趣之外,又可獨立成為一篇可讀性高的散文。當一篇樂評能達致這個境界,其實已是一篇藝術品,而寫文章的人,當然也是個藝術家。

樂評無疑是藝評的一種,而當樂評人也成為藝術家的一種,藝評界又會否衍生出「評樂評人」這門專業?




四、中環HMVideal之你在尋找甚麼?

在音樂上消費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合適的音樂可聽,很多不留意音樂的朋友,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向他們介紹值得細聽的音樂......只有以「推廣音樂」為本的營銷策略,才可以令一個品牌能繼續以「推廣音樂」的名義生存下去。

雖然HMVideal開張初期,我寫了兩大篇「鴻文」力數他的不是,但終究我仍是愛這個地方的。由八月開幕至今,目睹HMVideal的人與物已改變了不少,問心整體是有進步的,而店員都依然可愛,不過改了又改,由天馬行空回歸雙腳著地,有感他們實在走了不少冤枉路,而這些路,相信早在店鋪張羅之前已有不少人提過。

我惠顧HMVideal最多的,依然是其唱片部。經營者始終要接受一個現實,就是大眾從來只將HMV看待成一所唱片店,任你開拓更多不同的財路如賣咖啡、賣音響、賣玩具,任這些方式有多成功,不好好地賣唱片,HMV就不成事。而賣唱片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推廣好音樂,讓樂迷聽得更多,營造實體唱片的價值與意義,令消費者願意以收藏唱片為樂。

話說回來,這年我為HMV做了大量宣傳,提供這麼多意見,又買這麼多唱片,HMV的公關是否應該為我登記做VIP? xD




五、香港之春:謝安琪《KONTINUE》

謝安琪不但推出了一張如此具時代觸覺的專輯,她昨天更身體力行,走了街上為市民打氣,不枉其「民主女神」之名......關心社會的良心歌星其實不少,但他們全都變成政客了,能夠有足夠影響力以歌曲感染大眾的,或許就只有謝安琪一人。

今年有兩張廣東專輯深得我心,第一張是鍾氏兄弟的《極》,我只聽了兩次便覺得無論如何也要寫篇樂評介紹一下。碟評完成後,我先貼在輔仁,然後投稿到主場,可惜在我按下Gmail的「Send」鍵不久後,Facebook便傳來主場收檔的消息,無緣一嘗做主場博客的滋味。

第二張是謝安琪的《Knotinue》,一張對社會充滿關懷的專輯。適逢《Knotinue》推出的那星期,雨傘革命爆發,令碟中每首歌也若有所指,整張專輯即時昇格成社運大碟。記得佔領旺角發生的第二天,我跟朋友說「謝安琪新碟出左喇喎,識買一定要去旺角買」,當日旺角信和還因為佔領而落閘,最後我與朋友到了朗豪坊買碟。雨傘革命與謝安琪這個美麗的巧合,令我把握時機,很快便寫完她的碟評,趕及在十月一日國慶回鄉探親前完成。

相比起香港革命聲音的熾熱,大陸則是完全另一個世界。沒有Facebook、沒有Google,人民完全不知就裏,大陸親友對「佔領」一事的了解程度可謂低得可憐。在大陸那三天,我對香港發生的事一無所知,實在是個可怕的國度。




六、最愛系列(二十):The National

你要先愛上主唱Matt Beringer的醉迷男低音,然後欣賞樂隊五子一身整齊有型的西裝,再細讀他們對社會灰暗現實的描述,最終正式代入他們的靡爛世界,這個過程均需要聽者隨年成長,對生活有更多體驗、對社會有更多控訴、對品味有更多追求,才可一一逐步實踐。

2014年差不多整個一月也身在外地,不在香港的日子,每晚下班後只能憑空勾勒出對方的模樣,在想像中度過二十個寒夜。有一晚我完成手上的工作,在酒店房聽著The National的《Think You Can Wait》、《Slow Show》、《Terrible Love》、《Sorrow》,淚流不止,我真的很想念對方。那段時間,心情反覆不定,很想捉緊一切,也想放棄所有,但離回港的日子愈近,我愈歸心似箭,而那段時間,手機內的The National都長期播著。

一月回港後,轉眼間已是十月的雨傘革命,我依然在聽The National,但playlist內的歌則換上《Mr. November》、《Bloodbuzz Ohio》、《Fake Empire》、《Mistaken for Strangers》,全都是對社會訴諸不滿的憤世歌曲。雖然那時我心中依然有著對方,但其實已經失去了當初的激動,當下只覺得社會公義比愛人更加重要。The National之所以有魅力,正因為在任何時候,他們也有歌曲表達我的心聲。

我於整個2014也從沒止息地聽著The National的歌曲,比過去任何一年也聽得更多,這篇除了是一篇樂隊的介紹文,也滿載我2014年近乎一整年的心聲,我敢說,文中那些被推薦的歌曲,任何人錯過了也是損失。

2014年12月18日

2014年最喜愛的男歌手

#3 Mac DeMarco (Salad Days LP)

有時膚淺也得承認,自己聽歌最原始的目的是為了聽得開心、看得愉快、買得高興。這與歌曲質素、外表美醜無關,只是一種集所有感官於一身的整體印象而已,今年Mac DeMarco就是那個「美好印象」的代表。任何人初次看見Mac DeMarco,都很難不被他兩只門牙中間的大縫隙吸引住,明明就很醜,但又不討厭,然後你會開始聽他的歌曲。他的聲音有點像Blur的主音Damon Albarn(當然是年輕時的Damon),拿起一支木結他自彈自唱,而實際上他有甚麼好聽的歌曲?無架,首首都幾好聽,但又說不出個所以。

其實一個樂評人這樣描述某歌手的作品,是件很fail的事,我認!若然真的想知道Mac DeMarco有甚麼好,可以直接問他的女友。

如果你買了《Salad Days》的黑膠,打開那個gatefold包裝,便會看到他那亂過垃圾崗的房間,抽出封套內頁,一面是Mac DeMarco的橙色頭象,另一面是他的手稿。雖然整體美感欠奉,但就是有一種被歌手哄笑的好感,你會感受到自己買了一張很親切、很真實的專輯。再聽聽裏面的歌,〈Let Her Go〉、〈Let My Baby Stay〉、〈Passing Out Pieces〉、〈Chamber of Reflection〉都是感情洋溢的仿oldies,年輕、真誠、富情調,完全感覺行先。聽《Salad Days》,就好似每天花三十分鐘談戀愛般快活,而Mac DeMarco就是那個全民情人。



#2 How to Dress Well (What Is This Heart? LP)

過去一年,意外地從不少平時很少聽R&B的朋友的口中聽到「How to Dress Well的新專輯不錯」、「我因為你的介紹而開始聽R&B」之類的話。除了為自己的文章得到認同而高興,我更相信,經過一眾新生代R&B藝人的努力,R&B真的完全文青化了。

《What Is This Heart?》是2014年PBR&B的代表作,How to Dress Well在這兒很賣力地將帶電的靜態R&B以最多彩多姿的方式呈現,但這些色彩就好像你在Instagram用的濾鏡般,再鮮艷的顏色也會帶點暗啞,但就是漂漂亮亮地傳播出去。而Tom Krell的流行方針,更使《What Is This Heart?》每一曲都有著優美的旋律,如春暖花開,聽眾難以抗拒。雖然歌曲仍不離情情愛愛兒女我情等題材,但在How to Dress Well一連串的改良下,R&B以往予文青的一陣惡俗味已被洗得所剩無幾,終於回到七十年代,樂迷們聽Roberta Flack那個moody的時候。這是一個極大的進步,《What Is This Heart?》已經超越了技術層面,他沒有時限性,即使十年後我們再聽,依然會是那麼歷久常新。


#1 Flying Lotus (You're Dead! LP)

黑黑實實、大大隻隻,自2010年開始聽Flying Lotus,我已經覺得他好撚型。那種「型」的程度,是如果他突然從某個暗角撲出來,捉住你、威壓你,你不但不會反抗、投訴,你甚至會很享受、很期待,希望他更出力、更不顧一切向你施暴,他的粗暴不仁,使你高潮迭起。想起從前Flying Lotus的音樂其實玩得也未免太斯文,雖然也很好,但這次《You're Dead!》霸氣地登場,爽得就如唱片封面一樣,頭部被一拳打穿出一個大洞。經此一役,相信聽眾和FlyLo本人也回不了頭,習慣了拳擊,以往的一點騷癢又豈能發揮作用?

從前,Flying Lotus只能代表Steven Ellison一人的思想,但現在他已成為一個龐大的容器,載著一班很有才華的樂手。低音結他手Thundercat、弦樂大師Miguel Atwood-Ferguson已成為FlyLo音樂不可或缺的部分。聽著他,你又會想起跟他路線相近的Robert Glasper (Experiment),或者已故前輩Miles Davis臨終前的一批作品,當然我最掛念的,仍是J Dilla那平易近人的soulful beats。Flying Lotus最厲害的,是他能讓聽眾很容易聽出其音樂根源,但當你要指出他實際上向了哪位前輩致敬時,又總是說不準。為了更清楚理解他的音樂,你聽他的歌、也聽很多別人的歌,嘗試找出當中的共通點。他那副富喜感的臉,令你愈聽愈多,愈聽愈多,愈聽愈多,到最後你驀然發覺,自己做那麼多,原來全都是為了他,於是乎,你只好認定他是你心中的英雄,也讓我心甘情願在五年內,兩度將這個男歌手金獎寶座送給他。

2014年12月15日

2014年最喜愛的樂團

#3 Shabazz Palaces (Lese Majesty LP)

其實我一直很欣賞西雅圖Hip-Hop二人組Shabazz Palaces在前年《Black Up》專輯為他們的歌曲起個長長的名字,既有Rap Act滔滔不絕的霸氣,也不失文學作品字字連綿的質感。而配合如小說標題般的歌曲名字,就是一堆散亂而絲連的節奏,通常我們會說「藕斷絲連」,但Shabazz Palaces的絲,是從一壺蜜糖裏拉拔出來,黏黏的,又甜甜的。負責饒舌的Palaceer是九十年代Hip-Hop組合Digable Planets成員之一,學得那Jazz-Rap時期的一腔口甜舌滑,令其作品在怪誕之餘,也有幾分順滑。

首張專輯《Black Up》之後,新專輯《Lese Majesty》繼續實驗,實驗在他們強行將一堆不相連的東西,以Palaceer一張嘴貫穿,偏偏他的腔口聽上來又像個騙子,聽眾可當自己是無知小孩,收聽著一堆似是而非的語言藝術,可以聽了四十分鐘都不知道自己聽了甚麼,但又聽得很快樂,很想回帶再了解,是為藝術。至於偽術,就是聽了很不爽,覺得對方正在侮辱自己智商,就如過去兩個月我們不停在官方聽到的那些,三十秒都嫌多。



#2 Swans (To Be Kind LP)

小孩子的哭臉,個個也差不多,有點可愛又有點討厭,但終究我們仍會假設他們是善良的,然而小孩長大後會走出一副甚麼咀臉,或者要一場革命才可逼使他們現形。當光彩亮麗的鮮黃色變成暗啞粗糙的泥黃色,強貼上去的童顏亦難免會沾上幾分風塵,這是大人們誕下孩子時,難以預料的事。

Swans在創作《To Be Kind》的時候,成員平均年齡已過五十。以他們豐富的「社會經驗」,今天大可以以高高在上的前輩身份,對現今的年輕人指指點點,但他們沒有。《To Be Kind》的主軸,都是圍繞著初生之犢的成長,思考著他們所面對的世態,有時甚至配脆把自己當成小孩,以他們的眼晴看萬物。由實到虛、由整到零、由黑到白,Michael Gira沒有將他們描述分明,他反而哲學地把這些二元的事物全都演繹成瞎子摸象般的探索。能夠在這個年紀,展示出如此思維,除了要讀很多書之外,更重要的是搖滾,因為搖滾令人年輕、開明,能橫跨幾代,使所有年紀的人也站在同一陣線上,並肩作戰。音樂風格而言,《To Be Kind》雖然是張Experimental Rock專輯,朋友也笑說「連兩小時的Swans也頂得住,你可以開始聽Post-Rock和Classical了」,但相比起兩小時的音樂連環轟炸,其意識形態肯定更令人難忘。



#1 Run the Jewels (Run the Jewels 2 LP)

其實我一直也很在意2012年評選男歌手三甲,把El-P與Killer Mike都狠狠踢走,但沒法子,他們那年的對手是Frank Ocean、Kendrick Lamar、Flying Lotus,全都屬神獸級別,雖敗猶榮啦。當然,El-P本身也是一件Hip-Hop神獸,而自從Killer Mike投靠了El-P之後,神力也暴升至如其身型相若般大。有想過二人合作會有怎樣的效果嗎?那就是2013年成家的Run the Jewels,一只等級100、連精靈球也無法收服的暴龍級聖獸。

合二為一的威力,在Run the Jewels首張專輯其實只發揮了七成,雖然這七成都已經夠贏。但事隔一年再來第二波,在社會氣候上,黑人依然受盡凌辱,警察處事手法照舊令人成疑,使他們有源源不絕的創作題材,而音樂技術上,Killer Mike早在自己的專輯已火力盡開,而El-P近朱者赤,亦愈來愈會饒舌,更將近年獨步天下的電影感投進歌曲裏。《Run the Jewels 2》不是一齣警匪片配樂,他根本是一齣警匪片,主角有El-P、Killer Mike、毛毛、警察、小市民,故事發生在黑夜鬧市街頭,道具有槍有棍有金鍊......劇情自己填。

2014年12月13日

2014年最喜愛的女歌手

#3 Kate Tempest (Everybody Down LP)

一看Kate Tempest的造型,便能預知她實力非凡(笑)。而事實上,她的處女專輯《Everybody Down》的確是我過去一年聽得最滿意的Hip-Hop專輯之一。當你概嘆新生代的Hip-Hop藝人不是為了賣錢而auto-tune,她卻為你帶來最回歸根源的饒舌;當你擔心英倫Hip-Hop後繼無人,她的出現儼如新一代的The Streets或Roots Manuva;當你略嫌這個音樂類別女弱男強太單調,Kate Tempest正正為女性們爭一口氣。

《Everybody Down》每首歌的歌詞都長得有如散文般,承載著她詩人腦海中的無窮想法。〈The Beigeness〉的bassline為她提供了紮實平台大展饒舌技巧,她的flow很易於跟隨;〈Theme From Becky〉承繼了Lauryn Hill的street味;〈Circles〉與〈Happy End〉是M.I.A.早期Techno x Hip-Hop的變種。一張專輯,令大家聽盡近十年Hip-Hop的各種形態,但同時沒有令Kate的饒舌被失焦。



#2 Beyonce (Beyonce LP)

由2003年《Dangerously In Love》開始,我一直也有追隨這位Destiny's Child天之驕女Beyonce的單飛作品。得天獨厚,固然是對她最貼切的形容詞,但她的音樂觸覺,也不是任何近代Pop Diva能比擬。無疑,她曾經有一段長時間總是走不出某個框框,音樂上無法更上一層樓,但去年一張同名專輯《Beyonce》,似乎表示她終於找到突破之路。

《Beyonce》幾乎將所有2010年打後最備受喜愛的黑人監製、音樂人一網打盡。Pharrell、Frank Ocean、Jay-Z、James Fauntleroy、Miguel、Drake、40、The Dream、Timbaland、Hit-Boy,還有在黑人音樂界很吃得開的Justin Timberlake、Boots,一字排開,陣容強大得教人吃驚。每位參與者都在專輯中將自己的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一聽便知是出自誰的手筆。但Beyonce很厲害地把這些歌全都收歸己有,絲毫聽不出被歌曲拋離的痕跡。要賭氣的話,你當然可以說「之前都沒有女歌手這樣做!」是啊,承先的好處,就是甚樣唱也可以,因為根本沒有比較。真的真的要數到有能號召所有猛人做專輯的黑人女歌手,可能要數到《One In A Million》時期的Aaliyah,但那已是接近廿年前的事,而且歌手亦早已遇難身亡。如果Aaliyah當年能避過一劫,以她的音樂才華,Beyonce今天可要頭痛了。



#1 Sharon Van Etten (Are We There LP)

不論你的音樂喜好、個人性格如何,我認為Sharon Van Etten今年的〈I Love You But I'm Lost〉與〈Your Love Is Killing Me〉都是每個樂迷的必聽之作,前者被我選為十大歌曲之一,後者也刺痛了許多樂迷的心,光是這兩曲,足以令她成為本年我最喜愛的女歌手。當聽眾先感受〈Your Love Is Killing Me〉那猛烈得可傷人的感情,再體驗到〈I Love You But I'm Lost〉當中進退失據的愛,任何人都總會感受到當中的一點痛楚。而痛苦,又有著一份特別強烈的美。

如果帶著這兩首歌的完美姿態聆聽整張《Are We There》專輯,聽眾或會發現她其實有許多不足之處,好像有心無力,又好像不敢出力,聽的時候會想像到她應該正處於一個受盡打擊的狀態下完成其作品,而偏偏受傷的人,寫歌卻特別動人。〈Afraid of Nothing〉、〈Taking Chances〉的表面,其實應該要貼上「小心易碎」的警告字句,〈Our Love〉、〈I Know〉的背後,其實潛台詞是「下次愛你」。如果你是愛者,你會渴望自己終有一天能修成Sharon的道行,若然你是被愛者,遇到像Sharon這般的人,即使不愛,也好應該珍而重之。

2014年12月10日

2014年最喜愛的歌曲

#10 Can’t Do Without You by Caribou (from Our Love LP)

四年前,我在這兒叫大家數Caribou的Sun到底有幾多個Sun,數完記得話我知,相信這是音樂史上最大難題之一,沒有人數得到。四年後,舊問題未解決,新問題又來到,這次來個簡單的,我想大家數一數Can't Do Without You中,「can’t do without you」重複的次數。沒有上回登陸太陽「Sun」、「sun」、「SUn」、「sUn」、「suN」、「SuN」、「SUn」、「SUN」的瘋狂變種,今次只是一句「can’t do without you」,簡單多吧?至於為何Caribou總愛玩這種遊戲?因為原來他在大學主修數學。


#9 Two Weeks by FKA twigs (from LP1 LP)

James Blake + Beyonce,大概就等於FKA twigs的音樂,再精準點說,FKA twigs的音樂很會捕捉、放大情侶之間的love & lust,令年輕人著迷。然而〈Two Weeks〉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愛當然要有性才快樂,但有性沒愛的關係,被第三者乘虛而入是遲早的事,因為性只求刺激,不像愛要求磨合。時間一旦久了,隨便一方也會在外尋找新快感,半點不留人。當然,有像〈Two Weeks〉這樣的歌、這樣的MV、這樣的現場演出,美好,又豈只兩星期?


#8 I Love You But I’m Lost by Sharon Van Etten (from Are We There LP)

過去一年,我很愛將The National的〈Pink Rabbits〉與Sharon Van Etten〈I Love You But I'm Lost〉連著聽,如果前者代表著害羞小生面對愛情時的患得患失,那後者則是女方感到愛情這麼近那麼遠的心聲。一心只為愛著對方,自以為方向清晰,不知原來愛的竟是個迷宮,愈用心玩,就愈逃不出去。愛你又如何?你就是永遠也去不了終點。不愛又如何?你連返回起點的條件也沒有。


#7 Leave Your Lover by Sam Smith (from In the Lonely Hour LP)

現實一點,如果你是一名同志藝人,與其左閃右避生怕得失了誰,不如誠實點表明自己的取向,以勇氣賺點人氣與掌聲吧。美國的Frank Ocean寫封twitter信,贏了,英國的Sam Smith出碟後表明心跡,更是旺上加旺。出櫃,當然不是單純的宣傳技倆,出櫃,也許只為了讓大家感到在這個烏煙瘴氣的社會中,仍然可以找到坦誠的人。同志在情路上的失意故事,往往比一般男女的情感翻波更觸動人心,因為即使他們能向所有人坦承,但對著心愛的、親愛的他,就只能夠默默地看著一切美事腐化。〈Bad Religion〉如此,〈Leave Your Lover〉亦然,在Sam Smith美麗到不能的演繹下,顯得份外傷感。


#6 Down On My Luck by Vic Mensa (from Down On My Luck single)

去年House界最火熱的單位,莫過於英國二人組Disclosure,他們不但帶挈了主唱大熱作品〈Latch〉的Sam Smith,隨他們參與巡迴演出的芝加哥rapper Vic Mensa,也在這段期間得到了啟發,索性轉投House行列。〈Down On My Luck〉是他躋身主流界的第一炮,有House music歷久不衰的節奏,有Vic Mensa為人樂道的饒舌,更有一段流行舞曲必備的hook,這些都令〈Down On My Luck〉聽上來既熟悉,又新潮,連那個有如「夜蒲安全指南」的回帶MV也顯得Vic Mensa的第一步比其他同期新人走得更前。


#5 Never Catch Me by Flying Lotus feat. Kendrick Lamar (from You’re Dead! LP)

Steven Ellison笑指他與Kendrick Lamar合作完〈Never Catch Me〉後,本來預番給Captain Murphy自己的好beat全都被Kendrick奪去,專輯做不了。如果只論饒舌技巧,Captain Murphy當然比不上Kendrick Lamar的神功,但Flying Lotus師承自J Dilla的靈氣是不容易被人駕馭的,在網上看過Robert Glasper Experiment的〈Never Catch Me〉純音樂現場演出片段,更證實這首歌本身就算沒有rap也很動人!而Kendrick霸氣地出現,正是告訴大家「連Flying Lotus也默認我是地上最強!」


#4 Ben’s My Friend by Sun Kil Moon (from Benji LP)

Mark Kozelek與Ben Gibbard十幾年的友誼,在樂迷眼中是強強相遇,也是青春汗水與音樂夢想的交集。在年少時做自己愛的事,跟同道結合,〈Ben's My Friend〉將許多外人懶於言喻的感動都一一道出來。今日,年輕人未必玩音樂,但他們會上街、抗爭,螢幕上一對對的革命青年,如雨傘運動的周永康與岑敖暉、台灣太陽花學運的陳為廷與林飛帆,除了帶動民眾求社會進步,在腐女們眼中,他們出雙入對、出生入死,也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男男愛情故事。〈Ben's My Friend〉的陳,遇上她們的腐,或者正好表現出新生代對人際關係的另類理解。陳者,腐也,其實年輕時的Mark哥也看得過啊(笑)。


#3 Early by Run the Jewels feat. BOOTS (from Run the Jewels 2 LP)

警民衝突,在美國不是新鮮事。那已經不是一般香港人將社會問題歸邊成「支持警方嚴正執法」、「佔中破壞法治」般簡單,而是徹徹底底涉及執法人員是否濫權、人種歧視,是整個族群的問題,否則我們不會聽到Killer Mike一而再、再而三於歌曲中提到自己與朋友因為黑色肌膚而屢受警察欺凌。2012年〈Don't Die〉哀悼了Trayvon Martin,今年〈Early〉則為Michael Brown抱不平。濫殺、歧視,你能單純用「意見不同」、「依法辦事」等「中立」字眼解釋嗎?Killer Mike滿腔怒忿之外,El-P的beat也能殺紅了眼,甚至連BOOTS那段間場都妖氣沖天,黑警呀黑警,你何苦以這樣的暴行啟發大家的創作力?


#2 Oxygen by Swans (from To Be Kind LP)

一邊抽走你的氧氣,一邊告訴你「呼吸有多重要」,〈Oxygen〉是一首教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折磨曲。但這樣變態的作品,偏偏令聽眾一播便不願停,希望透過此曲,挑戰自己生命的極限。八分鐘前緊張不已,擔心自己連那Bass riff都捱不過,但歌曲一步步progress下去,八分鐘後卻可以在炒雜Guitar riff中自豪地向大家炫耀:「我闖過了!我成功了!哇哈哈哈哈哈哈!」真是一首冇得輸的歌曲。


#1 Palace by The Antlers (from Familiar LP)

信念,或者輕於鴻毛、也許天真淺白,但他的美麗,無時無刻都在我們心坎間揮之不去。縱然成長的過程中,遭受過言語侵犯、甚至肉體攻擊,但我們都一一捱過了,只是時間流逝,令他在我們心中略有移位、重組,看來又不是那麼容易堅持。然而,只要不忘初衷,把信念傳揚開去,即使終有一日無可奈何要放棄,我們仍然有後來者能繼續把他完成;即使明天難逃被清場的命運,我們仍能保持著那份衝破界限的熱血;即使總有許多人不明白甚至反對,世上仍然有很多人在支持我們。

你會記住2014年曾為他所付出的血、汗與淚嗎?

2014年12月2日

玩得樂:Clockenflap 2014 (28-30 November 2014)

Travis演唱名曲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時,全場觀眾齊齊舉傘。

Clockenflap舉行的第一晚,我與朋友一同觀賞大台Harbourflap人氣組合Chvrches的表演。坦言個人對這隊以女性主唱作招徠的電音組合毫無興趣,純粹只是為了陪朋友「睇女」才看看而已,而事後亦打聽到不少意見,認為Chvrches的現場表現一般,果然是隊不折不扣的商業組合。基於個人對Chvrches的冷感,我並不特別關心其表演水準,但我在意的,是女主唱在表演中途,以國語「你好」和「我愛你」向觀眾打招呼。簡單兩句,便勾起了我對Clockenflap這個活動本質的疑問。

Clockenflap是個毫無疑問的商業活動,這個我們都懂。雖然單論三個大壓軸表演單位,Mogwai、Travis、The Flaming Lips,都足以令三日三夜的Clockenflap過千元門票值回票價,但浦進場見到一杯啤酒六十元,一份薄餅索價九十,一件不太特別的紀念T-shirt也要$250,收費之高昂,仍是令人咋舌。音樂方面,因為搞手的英式口味,偏重了搖滾與電子,令美國音樂如Metal、Hip-Hop被嚴重忽略,令我這位口味偏向美式的樂迷每年也得認真考慮是否真的要參加Clockenflap。我不認為自己是個沒要求的人,不過這兩點我也能勉強接受,場內消費高?大不了在家中醫肚才出發;Line-up的口味不對嗎?其實我看show最緊要是與眾同樂。有些事情,當我明白有其商業考慮之後,並不會太介意。

然而Chvrches用國語講「你好」和「我愛你」,在以廣東話為主要語言的香港,就顯得不夠政治敏感,如果這兩句問好是Chvrches自己預備的,我們尚可原諒他們對香港語言的不熟悉,但若然這兩句是主辦單位教他們的,那就令人相當失望。個人不期望一個由外國人主辦、大部分也是外國單位、連參加者也以外國人居多的音樂節能有甚麼本土化、政治元素在內,不過即使骨子裏沒有那種血液,也至少要做好門面功夫吧。

說到本土化,有好幾場表演也能與此話題拉上關係。台灣的閃靈與張懸本身就是常把政治掛在口邊、相當關心香港的政局的人。本土的My Little Airport這次選了最涉及社會題材的歌曲來唱,還特意把歌詞翻譯成英文,方便在場的外國觀眾了解,全場焦點「梁振英,屌你」更成功吸引了各媒體的關注。不過這些單位本身已經代表某種政治立場,欣賞他們的樂迷一般而言也有一定的反建制思想,故整個畫面其實沒有驚喜可言,反而Travis因為唱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而變相鼓勵樂迷撐傘,與近日香港政局碰個正著,如此美麗的巧合或許會長存於樂迷腦海中,令這首金曲從此有全新的意思。

回歸音樂節本身,今年Clockenflap今年最為人詬病的應該是演出單位時間嚴重相撞,閃靈撞Mogwai、張懸撞The Flaming Lips,都是令人遺憾的安排,論珍貴性,當然以地方較遠的兩組外國單位為高,但這不代表閃靈與張懸沒有吸引力,如果時間安排得更好,樂迷其實有機會四個單位也欣賞得到。本地代表就似乎只有My Little Airport才獲較佳的場地與時間表演,其餘單位正在表演的時候,你根本還未起身。The White Wave表演時現場的冷清,我至今仍歷歷在目,沒記錯The Yours已是第二年在Your Mum Stage表演,大會下次可安排更大的台給他們嗎?

差不多千二元的入場費,如之前所講,光是獨立購買Mogwai、Travis與The Flaming Lips的演唱會門票已不止這個價錢,認識的樂隊愈多,除開的票價則愈抵。Clockenflap這個音樂節,參加門檻其實頗高,首先是你要有錢買票,其次是你要對各類型的音樂與潮流有一定認識或者識應能力,第三就是要保持play hard心態盡情玩。記著,這是一個外國人以外國心態搞的音樂節,外國人付了錢,來到這兒,要玩要癲要喪,就理不得外間正發生甚麼事。我知道場內有些香港朋友,打算完場後到旺角鳩嗚,或者到金鐘留守,一路看表演,一路很緊張,但既然你都選擇了來這裏輕鬆一會兒,就暫時不要拉得自己太緊,好嗎?


已觀看單位(按表演時序)
  • The White Wave
  • Shepherds the Weak
  • Chvrches
  • Mogwai
  • The Yours
  • Kool & the Gang
  • Travis
  • Teenage Riot
  • Noughts and Exes
  • My Little Airport
  • The Flaming L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