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3日

Bon Iver《Bon Iver, Bon Iver》[2011]


聳立在大草原中心的巨樹,縱然每天也有紫羅蘭相伴,但看著在自己身上駐足休息的鳥兒能夠翱翔天際,賞盡世界的好風光,心中總是不甘。

其中一只最常在巨樹上歇腳的鳥,就是白鴿冬梅,牠最愛將自己到過的地方、看過的事物,一一告訴這棵樹。而此巨樹對外界的認知,大部分也來自這白鴿。鳥兒飛過的地方很多,有卡加利、俄亥俄州、珀斯,聽得巨樹心癢癢。冬梅偶爾也會編造故事,說一些實在不存在的東西,樹並不知情,只是聽到白鴿一連串的經歷,心中那團要離開這片草原的火就燒得更猛。

紫羅蘭說:「我本身就來自俄亥俄州啊,我可以告訴你一切有關那個地方的事情,你不必要離開。」

巨樹感嘆花兒並不了解自己的心。又難怪,外人只會看到自己那個木造的心,哪知木只是個外殼,其實內裏是肉造的?遺憾當時自己不知情,無法改寫彼此的命運,結果大家各自在遙遠的他方落地生根,種下不可改變的果。樹時刻都要靠冬梅搜索對方的下落,哪怕是好消息,哪怕是壞消息。可惜白鴿也未見過那棵樹當年的樣子,更惶論尋找?

所以冬梅一直只是憑想像力去幻想目標的模樣:美得令人心碎的聲音、顫動的音符、不同樂器各自生輝卻極之和諧......白鴿也想過自己會否把故事編得太誇張,但牠知道巨樹終究不可以親眼看到這些美麗的元素,倒不如將事情極盡美化。

巨樹明白冬梅和紫羅蘭的心意,只是他依然屬意於那棵他二十年來沒見過的樹,他恨不得將已植入春泥的根一一拔出,然後一步一步爬行尋找他的目標。

Rating: ★★★★★★★

2011年6月18日

略談MastaMic

也許新歌真的愈來愈不好聽,也許自己口味開始停留在以前,總之覺得現在喜愛的音樂愈來愈難找,有意慾撰文的說說的作品更少。Masta Mic,在香港地下Hip-Hop界已打滾了一段時間,本來我也不認識,直到去年我在澳門看乏人問津的Lupe Fiasco演唱會,Masta Mic當暖場嘉賓,我才知道有這位MC,不過真的只限於「知」的層面。回家後我就將他加入我Facebook的好友,留意一下這位MC有甚麼搞作。

兩個月後,有傳被河蟹了的港台節目《頭條新聞》終於可以續播,事前已經透過FB知道Masta Mic會在首集登場,而他短短九十秒的rap就已經令(高登)網民印象深刻。

然後又隔了幾個月,Masta Mic出免費mixtape《The New Hope Mixtape》,我當然有興趣聽,不過我懶,沒有到指定地點拿一張來聽,但既然是免費的,他會放上網供人下載吧!幾星期後,他果然上載了整張mixtape,我那個時候才開始聽。同一時間,吒叱903也上了他的〈Google Me〉,最高位置第四位。

上個月他還在新一輯的《頭條新聞》主理一個環節,每次也有一首諷刺時弊的作品。真的沒有想過當日我毫不認識的暖場嘉賓,今日成為我最喜愛的電視節目其中一位主持。我突然想起MC Jin,大家明明也是跟官方的單位合作,為什麼分別這麼大......

本來我不打算寫這麼多的,但昨晚我很閒地聽了Mista Mic在香港人網節目《五個一夜情》擔任嘉賓。其實即使很閒的我也不必要聽電台,但我想起前幾天我找工作期間見過香港人網的招騁廣告,我對那份工也很有興趣(略)...然後突然見到Mista Mic將會做嘉賓,那不如聽聽吧。第一次聽網台,原來網台的尺度真的很大呢(略)...重點是節目中後段他來了一節freestyle,真的有料到,那一刻我竟然覺得感動(但感動甚麼呢?)於是就激法我要寫一點關於他的東西,紀錄低曾經令我有花時間留意過的音樂人。


好,還是要講講他的《The New Hope Mixtape》。60分鐘的長度甚麼歌也有,很豐富熱鬧。但老實說前幾首歌聽得確實有點困惑,比預期中緩慢了,〈超過可怕的事〉更是沒有發揮可言。幸好由〈Rapper〉開始就有點勁度,南岸的風格是份外需要壓場感的,鬧人才是Hip-Hop的精髓所在,最整首歌也有漸入佳境之感。另外有幾首歌我也很喜歡,〈MastaDance〉、〈KIDULTS〉、〈Google Me〉這些充滿朝氣的電音也與MastaMic的聲線很配合。

最有火氣的作品就是唱片中段的〈D.O.G.〉和〈仇富不仁〉:

「特首應該改名叫特狗 特別似小醜 鍾意當街出醜
做得阿爺隻狗 幫阿爺睇好個門口
阿爺都未開口 吠定先 稱職嘅門口狗
物似主人形 主人係狗 啲靚比主人仲狗
想擦鞋嘅擦鞋狗 嗌口號點知漏口 又再一次獻醜
阿特首 你係點養狗 養埋啲咁嘅崩牙狗」
「喺商家眼中 最緊要可以縮減開支
最緊要係提高盈利數字
最緊要係公司可以集資上巿
窮人嘅事 事不關己 話之你死 你死你事
所以 根本 窮人憎嘅唔係有錢人
窮人最憎嘅係為富不仁嘅賤人」

後者已經透過《頭條新聞》為人所知,如果前者也能夠在電視上播放,就可以跟上星期的〈僭建聯〉來個三部曲呢。〈Rockin' AJ〉是搖滾和Hip-Hop美妙的結合,音樂來說這首歌最令我聽得起勁;而〈Never〉就是歌者最自省的時刻,這種回顧自己心路歷程的作品,往往最能感動人。

雖然未能完全掌握《The New Hope Mixtape》中監製用了哪些sample,但就我所認識的,本身是電子的Justice的〈D.A.N.C.E.〉和MGMT的〈Kids〉配上rap (分別成為〈MastaDance〉和〈KIDULTS〉)都吸引了不少。他也用了Jay-Z的〈Roc Boys〉(〈J Boys〉)及Wu-Tang Clan的〈C.R.E.A.M.〉(〈仇富不仁〉),可以說Old-skool的風格不是他時時也掌握得準。

《The New Hope Mixtape》比我想像中多元化很多,有點似Kanye West早期的專輯取向,但我比較希望MastaMic走向有火氣那一邊,他的flow能夠做到有怒火的效果,或者他可以試試朝Mos Def的方向進發。

Rating: ★★★★

2011年6月13日

令人期待的Drake《Take Care》


雖然只是兩年的時間,但Drake已經憑《So Far Gone》和《Thank Me Later》兩張唱片,建立出一套個人風格:論Rap他的flow並不夠好、論唱他的聲線其實很一般、做Hip-Hop又沒有節奏感、做R&B更不夠騷......但他偏偏能將這些「沒有特色」融合在一起、成為自己的特色。無論愛不愛聽流行歌曲的樂迷,都會在Drake身上找到可取的地方,絕非一些平凡沒實力的歌手能夠達到。

得悉Drake的新專輯《Take Care》會在十月推出,還會跟Jamie xx和The Weeknd合作,究竟Drake的音樂會去到甚麼境界,要到時才知道。而過去幾星期,他就放出了兩首即將收錄在《Take Care》的歌曲,〈Dreams Money Can Buy〉和〈Marvin's Room〉。

〈Dreams Money Can Buy〉歌名很容易就令人想像到Drake在為Young Money宣傳......

〈Dreams Money Can Buy〉sample了倫敦電音人Jai Paul的〈BTSTU〉,此曲於網上流傳接近一年,剛剛四月才有幸被XL Recordings正式發行,沒想到五月Drake的新作已經用上。原曲在飄逸的音樂上鋪滿零碎的節拍,而Drake就簡單地取樣了一句:「Don't fuck with me」,而且還要用最寧靜那一段,然後加上一個不快不慢的beat。結果〈Dreams Money Can Buy〉整體上非常飄忽,比以前任何一首作品都要緩慢,中間唱了幾句,也是很怪異。

〈BTSTU〉電音人Jai Paul的作品,小弟目前對他的認識僅限這一首歌......

〈Marvin's Room〉同樣也是偏慢的歌曲,不過就沒有〈Dreams Money Can Buy〉那麼飄浮。我之前說過Drake可能只是個被人操縱的偶像,但聽完這首歌,我開始相信《Thank Me Later》當中不少東西也是他本人的意思,決定了想做的方向,再交由監製效勞,因為我不認為他的老闆Lil' Wayne會想做/做得出這些詩情畫意的Hip-Hop作品。這兩首歌的監製也是Noah "40" Shebib,在上張專輯已經為Drake塑造出一副脫俗的氣色,今次製作新歌,更加讓Drake比其他大公司捧出來的Hip-Hop artist別樹一格。Drake真的要好好珍惜這位producer,他的同鄉兼拍檔Boi-1da現在似乎陷入製作上的困局。

一連兩首歌都是預期之中,因為這樣的Drake是沒有破綻的;但也是意料之外,因為我沒想過他會走上一條更實驗的路,跟他平時陽光的形象出入頗大。一位由陣陣銅臭的Lil' Wayne所捧出來的歌手,但會跟The Weeknd、Jamie xx合作,又做出清新的音樂,Drake的《Take Care》,即使未必會是2011年最好的專輯,但一定是最令人期待的一張。今年Tyler, the Creator、The Weeknd和Frank Ocean三國鼎立的局面會否被打破,就要看Drake了。

2011年6月9日

The Weeknd《House of Balloons》[2011]


甫聽The Weeknd的〈What You Need〉,就出現了兩大誤會:
一、The Weeknd是一支Trip-hop樂隊;
二、樂隊的女主音聲音也頗低沉。

今年R&B界出現了兩位非常突出的男新人,Frank Ocean和本文主角Abel Tesfaye (The Weeknd),兩人都是在沒有唱片約的情況下將自己的專輯放到網上供人免費下載,反應、聲勢,確是比不少簽了約的歌手還好。

二人能夠脫穎而出,成為今年最觸目的新星,皆因他們都在看似飽和的R&B市場中找到另一條出路:Frank Ocean是典型的R&B,著重節奏和流暢度,也較為主流接受;The Weeknd則是新一點的R&B,著重氣氛和層次感,較為另類。兩人各有優點,合為一體,隨即將現今每況愈下、了無新意的前輩統統打低,獲得高度談論。

而相對Frank Ocean的大包圍取向,The Weeknd的風格就統一不少。《House of Balloons》都是帶點迷幻色彩的作品,節奏不明顯,而且慢熱,加上The Weeknd薄薄的聲線,你大概可以聯想到90年代瘋摩一時的Trip-hop代表Massive Attack。可以比較的有去年我很愛的Drake,不過Drake要向老闆Lil' Wayne交代,還是加插了不少為打榜而做的歌,The Weeknd則沒有任何牽掛,玩得更盡。

以上我提及到的「The Weeknd特色」,都能在〈What You Need〉得到證實,這首歌是專輯中最不R&B的作品,因而令初聽The Weeknd的我產生了不少誤會。而其他歌就有較濃烈的R&B味道,但加入了大量effect,營造出一種似置身於密室的感覺。編曲也有意無意調高了半個音階,卻把低音部分加重,拉闊了歌曲的空間感。而The Weeknd的聲音就如之前所說,薄薄的,有孤獨無力之感。三者結合,就讓《House of Balloons》每首歌都帶備強烈的痛楚,深入每一層的細胞。

可以想像如果三缺一,《House of Balloons》都會成為一張平庸之作,我極之期待這些作品在不久的將來能發行成唱片,壓縮成MP3實在浪費。

Rating: ★★★★★★

Frank Ocean《Nostalgia, Ultra.》[2011]


Hip-Hop團體OFWGKTA盡是年輕rapper,平均年齡約20歲,標準差是2歲。唯一例外的是唱R&B的Frank Ocean,現年24歲,雖然也年輕,但在團中已算很老了。不像Tyler, the Creator有唱片公司為他出唱片在唱片行售賣,Frank Ocean的處男作只是以mixtape形式放上網供人免費下載。

《Nostalgia, Ultra.》中所有歌都是Frank Ocean的獨腳戲,沒有忽然找來同團成員rap兩句來破壞氣氛,這樣才能夠讓聽眾聽清楚歌手的真功夫,更能保證歌手往後的路更好走。另外碟中的歌曲在編曲上都四平八穩,不少歌都直接sample了其他樂隊的編曲,狩獵了許多風格,音樂肯定順暢悅耳,R&B新人來說,這個選材可算極具水準。

改編作斗膽用上Coldplay、Eagles、MGMT這些當紅/經典名字的歌曲,冒著被比下去及有關歌迷批鬥的風險也造出這幾首作品,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但有料就是有料,Frank Ocean唱〈Strawberry Swing〉,我覺得更勝Chris Martin的演繹,自信十足。改至〈Hotel California〉的〈American Wedding〉更聽得出Frank Ocean無懼於原曲的經典地位,乾脆當成新歌來唱,是專輯中最大的驚喜。

而新的作品亦非常吸引。大家很愛的〈Novacane〉向了九十年代的R. Kelly和Usher取經,曾經這兩位歌手已有一些很smooth很流利的作品,現在他們做不回,都由Frank Ocean做了。〈Swim Good〉和〈Songs 4 Women〉都是令人一聽鍾情、又百聽不厭的歌曲,這些歌曲肯定沒有甚麼新元素,但Frank唱得很新鮮、有自信。

《Nostalgia, Ultra.》各曲都顯示出Frank Ocean在選曲方面的高革新性,也顯示出Frank Ocean能在R&B這個看似已飽和的範疇內,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無論是甚樣的編曲,他都能以自己的風格來唱。這對未來Frank和他的唱片監製來說都易做得多,因為只要監製搞好編排上的細節,Frank Ocean就自有一套演繹方法。而說到監製,原來《Nostalgia, Ultra.》的監製是Tricky Stewart,其下作品有Rihanna的〈Umbrella〉、Usher的〈Moving Mountain〉、Beyonce的〈Single Ladies〉和Justin Bieber的〈Baby〉!難怪這唱片會如此流行易記。

隨著外間反應愈來愈好,唱片公司Def Jam亦打算在7月正式將《Nostalgia, Ultra.》發行自iTunes。不知專輯會否因為版權問題而被逼抽走部分歌曲,但從「mixtape」轉成「album」,對他來說是個很好的開始。至少我希望他從此能買得起專輯封面上那橙色的BMW。

Rating: ★★★★★

2011年6月8日

Tyler, the Creator《Goblin》 [2011]


Odd Future Wolf Gang Kill Them All (簡稱OFWGKTA)是一支近年興起的美國另類Hip-Hop團體,個個成員也非常年輕,不少亦先後出過mixtape。主將為Tyler, the Creator,兩年前推出了處男專輯《Bastard》,剛剛就出了新專輯《Goblin》。

未聽到唱片之前,就已經看到不少有關Tyler, the Creator的不良消息,例如打架、被捕等等,看來要在外國樂界闖出一片天,音樂以外的「成績」也少不了。他能當上OFWGKTA隊長是否有其他因素就不得而知,但粗略地聽過成員們各自的作品,Tyler的音樂較有質感是沒錯的,但其實我對隊中唯一的歌手Frank Ocean較有興趣。

又是在唱片推出之前,我對Tyler的認識就只有火熱的主打〈Yonkers〉。用上「火熱」一詞,因為已經很少聽到有年輕的rapper造出這麼硬橋硬馬的Hip-Hop作品了,Tyler的flow不在話下,連beat也是隨著高潮而起、低潮而退,MV更加型到不得了。沒想到我之前才說過近年一眾新rapper娘娘腔,這麼快就有反證。

時間忽然回到2003年:當年19歲的英國rapper Dizzer Rascal加盟電音廠牌XL Recordings,推出了處男大碟《Boy In Da Corner》,好評如潮,更成了英倫Hip-Hop經典。如今Tyler, the Creator這位新人,來自美國,既年輕(20歲),又玩另類Hip-Hop,更簽了XL Recordings,情況跟當年的Dizzee Rascal極相似。我曾經想過Tyler會否也好像Dizzee般,成為美國Hip-Hop新經典?

似乎我想多了。Tyler所做的「另類Hip-Hop」,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另類;〈Yonkers〉式的硬橋硬馬聽不見,《Goblin》反而滿是飄浮不定的節拍,有些很長的章節如〈Goblin〉、〈Radicals〉、〈Window〉更可用「實驗」來形容,徒添唱片的跪異程度。

我想如果唱片公司或Tyler自己要選歌來派台,應該非常頭痛,因為〈Yonkers〉之外,的確沒有甚麼歌有很分明的輪廓能第一時間搶去大家的注意力。即使新派台的〈She〉,也濕漉漉的不搶耳,我想派台的原因只是為了谷好友Frank Ocean的名氣罷了。〈Transylvania〉有點indie dance的味道,是我偏好的類型;〈Her〉和〈Sandwitches〉有很重的Outkast影子;〈Bitch Suck Dick〉很像Dizzee Rascal《Maths + English》時期的作品。

在〈Yonkers〉帶來的期望之下,《Goblin》跟我預期中的模樣差很遠,預期中的高質未到、預期中的Hardcore也沒有,花了很多時間聽這專輯,還是未能為其形態作出定奪。我可以肯定《Goblin》一定要用唱機播放才聽得出層次,但音樂層次以外,《Goblin》的精彩還非常隨機,此刻很愛,轉個頭卻可以很討厭,但過了一陣子又會覺得不錯。這麼奇怪的Hip-Hop唱片,我還是第一次聽。

Ra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