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月一日,去遊行並非指定動作,始終有人會希望在這個難得的假期陪家人、拍拖、睡覺、進修,又或者真心認為個社會沒有大問題,所以不用上街。但無論你這天如何度過,最重要是明白社會大概發生了甚麼事,為何有人情願放棄私人事務,也要出來表態。大部分香港人不是白痴,現在社會是甚麼模樣,總會略知一二,反而昨天欣賞巨蛋音樂會的觀眾,大多數眼中只有韓星,不理會社會民生,不會思考RubberBand在現場唱的歌、表達的理念,才是我最擔心的地方。
二、有些傾向支持政府的人,或者會認為現在社會上所謂的「民怨」、「訴求」只不過是泛民主派為保飯碗而重複不斷的炒作,天下烏鴉一樣黑,不比維穩保皇的建制派正義得多。沒有人可以阻止他們有這個想法,然而炒作歸炒作,為何「民怨」會炒得起來?為何炒作「訴求」會有市場?正因為社會真的有缺憾,讓人有機可乘。簡單例子,現在成行成市的補習天皇天后,已遭不少人批評他們只懂得教授旁門左道應試,但為何學生還要如此依賴這些補習學校考高分?因為香港的考試與升學制度只看分數,不看其他,這就是我所指的缺憾。
三、有聲音亦不一定要上街遊行,某程度上也因為沿途不少團體擺街站,只為籌款,但不宣揚訊息。我明白每一個團體也需要營運經費,我也不介意為一些有心有力的團體慷慨解囊,不過有時他們從不提理念,一開聲便索錢,作為遊行人士的我便不太情願。最有印象的一幕,是遊行接近尾聲,某街站有人說「依家冇錢唔緊要,前面係銀行,禁完錢再番黎捐都得!」我聽不清楚他的語氣,只是行了三個鐘、失去知覺的我,聽到這句話,真的感到不太爽。
四、我不會統計,不清楚要怎麼做才可以點算到真實的遊行人數,但無論是六萬、是十萬、還是四十三萬,我亦認為是個經背後考慮而得出的數字,警方壓低數字大家已經習慣,港大只是強行證明自己夠持平夠中立,而民協會將小數報大震聲威、大數報小免惹禍,其實三個都不可盡信。當然,以現場情況來看,我比較相信最大的數字。哪四十三萬人參加遊行,值得高興嗎?值得,但再多點的話,會更高興。
五、RubberBand沒有令支持者失望,他們在巨蛋演唱會發表有意思的言論,唱了幾首有意義的作品,而最後在中環的集會出現,更得到大家歡呼,相信他們這次已化險為夷,實在可喜,希望他們以後接工作時小心一點吧。至於另外一隊,其實在巨蛋音樂會表現已可接受,之後再歸隊遊行,算是符合受眾預期,可惜反應比RubberBand仍是差很遠、差太遠。我不懂評論,只能說去年樂隊在國民教育一事的潛水,太令樂迷記住,我既不會討厭他們欠風骨,也不會體恤他們處境尷尬,不過現在他們做甚麼事也欠說服力,連打冷潮也潮不起,這樣的形象,將來還可以接甚麼工作呢?
六、或許這是遊行人士的問題,多於街站的問題,但沿途接收了一堆單張、刊物、紀念品,有多少你真的有細閱過?我承認我只讀過學民思潮那本《破折號》,其他那些,有摺的、有薄的、有大的、有軟的,根本難以在長長的遊行過程中得以保存,大部分只能在途中送到去回收箱。接過眾多宣傳品,較令人留意是同志公民Out & Vote的兩張單張,設計簡潔,信息明確,紙質夠好,即使不刻意閱讀,都至少經歷到市民在遊行期間要同一時間拿傘、相機、水、單張,而且風雨飄搖的摧殘。其實,做人、愛人、救人也好,要本身夠堅強,才經得起四方八面的考驗。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