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rie與Lowell,封面上的兩夫婦,是密西根唱作人Sufjan Stevens的生母與繼父,是Sufjan Stevens久違五年全新專輯《Carrie & Lowell》的主角,Carrie於2012年因胃癌病逝,而Lowell是歌者自1999年出道至今所屬唱片公司Asthmatic Kitty的老闆。寥寥幾句,訊息量已這麼大,因為《Carrie & Lowell》正是一張聽似簡單,背後卻有大量故事的半自傳式專輯──有關歌者面對痛失至親,這兩年來的沉溺。你不用對他的音樂十分了解,你只需要讀一次他在專輯推出前的Pitchfork訪問,便會明白他的心情,然後愛上這張專輯。
令他沉溺的,不僅是母親的離去,漫漫人生紊亂不同步的信望愛,都在《Carrie & Lowell》中屢被提及。聽眾不難聽到歌詞中那些原自母親逝去的負面情緒,有一半其實是歌者自我安慰時掀起對信仰、愛人、自我的疑問所產生:為了逃出某個困局,不惜以其他問題掩蓋之,觸發更多傷困,然後要用上大量自我感覺良好的片段平衡著歌者本身近乎崩潰的情緒。但其實這些好片段,正正源於Sufjan Stevens對於家庭、親人的回憶。聽《Carrie & Lowell》,你會覺得Sufjan不斷地想尋回笑的原因,但最終卻愈笑愈失落,聽眾一旦將自己的經歷代入了唱片的情感中,便會捲入那逃不掉的漩渦,在歌者的木結他聲中沉淪。
要追溯的話,Sufjan Stevens對上一張純民謠專輯已是2004年的《Seven Swans》。相隔十一年,《Carrie & Lowell》這張被歌者稱為「a return to his folk roots」的專輯,的確比《Illinois》及《The Age of Adz》來得反樸,連在《Seven Swans》甚具主導權的班鳩琴,來到《Carrie & Lowell》都要為扣人心弦的木結他聲退居後位。〈Death With Dignity〉很一針見血講到Sufjan Steven從母親的死亡中看到甚麼,所以那結他前奏也很乾脆,乾脆得你會有一刻好奇,歌者為何不把歌曲寫得複雜點?
原因顯而易見。他明白《Carrie & Lowell》是一張有關終結的專輯,對於縷縷往事,他不求甚解,但來到母親的人生終站,他的體會卻富可成詩。〈Death With Dignity〉與接下來的〈Should Have Known Better〉都直接地憶述這件事,而且毫不掩飾他意料不及的失意,但兩者均在末段帶出一點希望,前者的透過琴聲、後者透過電音,使氣氛不致過份低迴。然而這種從陰霾走出來的朝氣,正反映著前事對他莫大的創傷。如此傷害,甚至廷續到其他範疇,例如在〈All of Me Wants All of You〉中扭曲的愛情、〈Eugene〉中漸失的創作動機、〈Drawn To The Blood〉中令人滿腦子疑惑的信仰。按圖索驥,Sufjan的一切想法可能也由母親而來,但想像力豐富的聽眾,更會對好奇他在歌詞中提及那些沒有指明的「對象」,究竟是她、他,還是衪。
《Carrie & Lowell》無疑是一張情感淡然的專輯,母親之死所帶來的血淋淋傷口,引來歌者一次對那泛黃記憶的探索,看上來薄薄的色彩,令人誤以為那串音符應該是脆弱的,但伸手一摸,方知道它原來又厚又硬,更感受到那一層一層疊加上去、往下壓的情緒。所以我不覺得《Carrie & Lowell》如坊間所說有甚麼心靈療效,因為所謂「治療」、所謂「淡然」,只是將一種愁緒以另一種愁緒平衡著,其實並不健康,亦象徵歌者心境已變老。沉甸甸的感覺,要到〈No Shade in the Shadow of the Cross〉才緩緩地被Sufjan Stevens的歌聲沖走,但不是他在歌中講了甚麼令人長智慧的道理,我鍾愛的,只是其美麗的旋律,與及來到專輯尾聲,終於行完一段路的感概。這條路,叫「信仰」。
有宗教信仰的人,一直也相信主與他們同在,一路上也有主的保佑,就如Sufjan Stevens那些歌詞中,無論母親的離去使他有多痛苦,最終也能蒙主之恩得到心靈慰藉。但對於本來沒有信仰的人而言,他們的路就只有自己,靜靜地俏俏地走,獨自走完偶爾絕望的道路,心底積藏了太多塵埃、污垢,只能用自己的血洗滌心靈,慢慢地築成屬於自己的信仰,在不如意時,將一切都交給自己,十年、廿年、卅年,直至終身,也是如此,祈求來去匆匆的人與事,也能被自己有限的心血保護著,為進入倒數階段的人生留下一點愛。
Rating: ★★★★★★